借代,即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而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它蕴含着特定的地域风情,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地名的形成,既受到特定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也与当地的地域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浙江地名丰富多样,在对这些地名进行来源整理分析时发现,大多数地名都使用了借代手法。下面,针对浙江各县级市地名中借代手法的运用进行以下分类分析。
一、借山起名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许多地方都有当地名声响亮的山岭,因此在取名时,也往往依据具有代表性的那些山那些岭来起名。如:金华武义县:传武则天执*时,新设郡县均冠以“武”字,因县东有百义山,故以武义名县。舟山普陀区:以境内普陀山得名。
二、借水起名
浙江位于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丰富,省内水网发达,水系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浙江这一省名,本身也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浙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省名况且如此,下面的县级市名字就更加与水紧密相关了。许多地名均以流经当地的江河溪水为名。如:杭州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嘉兴南湖区:以境内有南湖得名。台州市椒江区:以椒江横贯市域而名。
三、借人起名
借人起名指的是代替地名的是与该地名相关的人名或人名的集合,如姓氏、全名、号等。用以命名地名的人名一般是长期在此居住、生活或工作,或在此地留下重要时机的人物的姓或名等。浙江历来人才辈出,有些地方以纪念某一人物为名,但这只是一种倾向,即某一地方倾向于用人名来作为地名,并不代表这一人物就是这个地方最著名的人物,也不代表这个地方其他方面没有特色。
这种取名方式相对较少,只有以下两个地方:丽水缙云县:《郡县释名》浙江卷下:缙云县“*和志云,古有缙云氏,盖以官名。”温州文成县: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南田(今属文成县)人,死后追谥“文成”,县名即由此而来。
这里需要列出一些例外的地名,因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对重要人物名字避讳的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避帝王名讳,导致浙江县级市地名中有一些地名受避讳影响很大,虽然它的原先面貌不是人地相关的,但因为避讳,还是受到了较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地名也与人名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这里,将这一类的地名归入借人起名这一类中。这些地名较多,如:杭州富阳区: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
四、借物起名
这里的物已经排除了上面提到过的山和水,指的是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例如特色产品、建筑物、动植物等。浙江有许多县级市采取了这种取名方法,展现当地的特点。如:台州*岩区:因中国道教名人王方平隐居之山顶有*石而得名。宁波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宁波北仑区:因北仑港得名,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
五、借年号起名
浙江仅有一个县级市是以年号为名的。丽水庆元县:南宋宁宗庆元三年()析龙泉县松源乡益以延庆乡之半置县,以宁宗年号“庆元”称名。
六、借诗起名
从汗牛充栋的古典文学中选取寓意颇佳的字词组成地名,可以显示地域的文化内涵,在选取的过程中,也都是选择具有“安康”意味的字,表达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如:金华磐安县:县名出自《荀子富国》“国安于盘石”之说,意为“安如磐石”。湖州安吉县:汉灵帝赐名“安吉”,取之《诗经》“安且吉兮”。
七、借形起名
这里的形指的是该地区的轮廓形状,或横面,或纵面。这种起名方式将地域的地形特点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如:衢州龙游县:吴越王钱鏐据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遂改龙丘为龙游。丽水莲都区:唐中和元年卢约起义*占据处州,徙沿小括苍山,踞山筑城,因共“众山环簇,状如莲花”,而得名。
八、借典起名
以历史故事或传说为名,这一起名方式的优点就是能够反映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金华永康市:相传,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年)孙权之母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保安康”。吴国太病愈,孙权大喜,遂赐名为“永康”,并单立为县。台州仙居县:东汉时,仙居是国内高僧名道涉足之地。宋时,仙居是国内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北宋景德四年(公元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今名。
九、借义取名
许多地方往往依据某个特定的寓意来起名,大多是形容词。而作为地名,它必然寄寓着某种观念、愿望、感情。中国传统文化中扬善贬恶的心理使得中国地名常带有安定、祥和、健康等含义。浙江县级市中以此为取名倾向的占的比例较大,如:杭州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宁波宁海县:西晋太康元年(年)置宁海县,由于沿海之地饱受海浪不宁之苦,取海静境宁之意。湖州吴兴区:吴兴为湖州古称,三国置吴兴郡,取“吴国兴盛”之意。舟山定海区: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年)置定海县,取“永定海疆,展复舟山”之意。湖州德清县: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十、借名起名
这里的“名”指某地区本来就存在的某些地名,而不是人名。是在对原先的几个小地名(一般是两个)或者是历史上用过的旧名进行了拆开重组后所得到的。如:丽水云和县:明景泰三年(),分丽水县之浮云、元和乡之半建县,取名云和县。衢州开化县:北宋乾德四年(),吴越王钱俶分常山县西境的开源、崇化、金水、玉田、石门、龙山、云台七乡置开化场,“开化”一名即由开源、崇化二乡各取一字而得。
浙江省县级市地名中借代手法的运用大致就是这十类,在有些类别中,如借山、借水,所包括的地名较多,一一列举并不需要,因此只选取了一些地名进行举例。而这些类别中有些地名的起源本身具有争议性,在这里主要采取认可度较大的说法,并不代表否认其他说法。另外,有些地名,在其演变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多种借代起名的手法,如果再将它们重合的情况进行分类,任务就比较庞大,而且类别也不是那么明朗,最终的结果也没有多少价值,所以在此并不将重合的情况逐一说明。这里的分类,主要根据这个地名起名中起主导作用的那一种手法来作为分类依据。
但也并不是浙江所有县级市的地名都有借代手法使用的,有许多地名,比如说杭州江东区、金华金东区、杭州江北区等,只是因为处在某一事物或某一地方的相对位置而得名,因此在这里不对这些地名进行考究。
通过上述十类分类,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浙江县级市的地名中,借山、借水、借典、借义这四类的数量最多。这正好说明地名与特色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些自然和人文特征,就是地名的灵*。对非本地人而言,一个地方的地名就是最直接的印象,从借山、借水的地名中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自然特色,从借典、借义的地名中可以知晓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由此可见,地名对于一个地区的重要性。
地名的作用简而言之可以概括成“顾名思地”,借代手法在取名中的运用是非常常见的,其实不仅是在浙江,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着许多借山借水借典的地名。因而,借代手法在地名中的运用是一种普遍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