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再造临平东梓关唐公村找到密钥人
TUhjnbcbe - 2022/11/22 22:33:00

开展“三服务”走访,街道、村干部去群众家里调研。

唐公村村民花园式房屋效果图。

记者王丽娟通讯员张书远商赟

乡愁,是一种情愫,是对故土的牵挂与眷恋。作别白天进出都要点灯的“幽深”老宅,想像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举家住进东梓关式的江南民居,周海华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前不久,临平区运河街道唐公村农居“解困试点”区块21户村民的新房完成放样,周海华家就是其中之一:“无论是户型还是外观,都满意!多亏了街道的积极推进,让我们不离开家乡,也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他告诉记者,新居的由来殊为不易,由于房型结构等种种历史原因,无法单独新建住房的现实难题已困扰了村民10余年。

此次,唐公村作为非征迁区块,却能实现原址同拆统建,走出了一条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新路子,地方*府的破题之道何在?近日,记者走进唐公村,寻找答案——

1

住在“火车弄”的烦恼

打开运河街道区域地图,会发现,京杭大运河由西向东似玉带般穿城而过,若干大小湖泊散布沿线,犹如珍珠链。

唐公村倚河而兴,独特的地理因素也造就了唐公村特殊的居住环境。唐公村有余户农民的房屋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建筑,这些房子一户紧挨一户,内里构造狭长,最长的一户进深有40多米,白天进出都需要点灯,被周边村民称为“火车弄”。

“老底子主要是为了方便农业生产和生活,狭长的空间被划分成一个个隔间,堂前养蚕、中屋烧饭兼卧室、后房养猪。”49岁的周海华从出生就住在“火车弄”,他说,“现在住这老式房屋采光、通风都很不好,到了梅雨季,屋内格外潮湿,衣服、被子散发出一股霉味。”很多“火车弄”的居民都期盼着尽快改善居住环境。

不过,改变“火车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唐公村*委书记姚国兴告诉记者,年4月,在“三服务”走访中,知晓村民心声后,区、街道两级立即展开调研,发现房屋改建面临最突出的两大难题。“一方面单户细长型的宅基地,重建后无法改变格局差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绝大部分房屋为拼墙连体房,一家一户无法单独改建。”姚国兴说。要真正解决住房问题,唯有让同一区块内所有村民全部同意整体拆除房屋,重新布局宅基地,但可惜的是,部分村民担心建房费用太高不愿意改建,局面就僵住了。

2

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为全力破解唐公村村民住房改建问题,运河街道成立以街道*工委书记为组长的“破难题”工作小组,围绕村民需求,最终确定原址统一改造、建设杭派民居、整体提升的改建方案。“破难题”工作小组组织召开*员和村民代表会、老干部座谈会、户主会议、妇女圆桌会等,逐组、逐户向村民讲解改建方案,力争实现原址同拆统建。

方案确定后,姚国兴和村委班子忙碌起来,他们天天往村民家里跑,给村民算经济账、环境账、子孙账。“这次住房改建是按照‘*府补贴+村民出资’的模式进行,相比大家各自自行改建,大大节约建房成本,而且停车位、排水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都将统一规划布局。”姚国兴说,回头想想,进村宣传方案次数真的是不计其数。

唐公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刻不容缓,需要*府和村民共同使力。运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新冠疫情稳定后,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街道开始探索把*府引导与村民共商、共议、共建、共享的自治模式结合起来,利用村民、村委、街道“三级”民主议事协商制度,通过工作进度“一日一报”、工作专班“一周一碰头”、主要领导“半月一分析”、重要问题每日会商研判,加快落实改建工作。

胡云华是“破难题”工作小组的村民代表之一。闲暇时,他到邻居家串门,讲一讲改建的好处,也了解到村民心里的真实想法。“有些村民怕自己吃亏、有些怕统一改建房子建得不好。”

胡云华把村民的想法反馈到村里,“破难题”工作小组马上做出相应调整,在前期改建方案基础上,向村民广泛征集意见,根据村民反馈的住房户型、面积、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与村民共同研究改建方案2.0版本,并将改建方案向全体村民公示。同时,因户制宜、精准施策。对房屋条件较好、又积极参与住房改建工作的村民,以记入村史大事记进行表彰;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一般困难户争取银行优惠贷款;对建档困难户,按规定争取补助。

3

再造“临平东梓关”

富阳的东梓关,是杭派民居的翘楚。

发挥榜样的力量,运河街道专程组织唐公村村民代表前往富阳东梓关、金华浦江和塘栖丁山河农居点等地参观,实地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在东梓关,几位村民看到独具江南水乡韵味的小型建筑群,一直说‘太漂亮了’。”姚国兴说,他当时就告诉村民,带着大家来参观学习,就是让村民心里有个盼头。以后唐公村也一样,会成为“临平东梓关”。

村还是那个村,人还是那群人,变化却在悄然发生。

“破难题”工作小组把唐公村余户房屋分为12个区块,每个区块约20-50户,区块内村民通过商议,全部同意签约后,即可启动房屋改建工作。周海华所在网格21户村民率先完成%签约,成为“解困试点”示范区块;8号和10号区块完成签约率已达90%,其余区块也在逐步推进中。

本次唐公村农居“解困试点”区块邀请了专业团队参与区块规划和户型设计,按照统一面积、层数、高度、地坪、外墙、式样、材料品牌和露台布局的“八统一”方式,目标是建成具有江南水乡气质的花园式小区,大运河畔的宜居样板。

统计显示,运河街道“破难题”工作小组连续奋战天,走访余户次、召开各类会议次、发放宣传资料00余份、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改建效果图小时。每一组数据背后,折射的是基层*府千头万绪抓住工作根本、千言万语做好基层工作、千方百计破难解困的“群众情”。

唐公村的乡愁,也得以被妥帖安放。

本文来源:杭州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造临平东梓关唐公村找到密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