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以文化力量促进乡村振兴,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宣传地域自然、人文风貌,串联旅游路线,培育当地文艺人才,11月4日,由浙江省文化馆、杭州市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富阳区万市镇人民*府、富阳区文化馆承办,万市镇新民村执行承办的“此生此长——万市镇新民村公共艺术展”在新民村开幕。
此次公共艺术展览分为户外公共艺术和架上雕塑两个单元。户外单元作品共有14件,分布在新民村河道两旁、新民村游客接待中心广场及野营区的公共空间中。展览策展人张有魁博士带领团队完成其中5件在地性作品,以日常生活物品和自然材料,讲述乡村空间原生态的艺术故事。其他10件金属及石材作品则由每位参展的艺术家根据新民村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貌进行设计与创作,并在专业厂家的辅助下,永久陈列于新民村里。架上雕塑版块共展出15件作品,它们是参展青年艺术家从个人的创作小品中,选取了有自然意趣、生命主题的相关作品,汇集于新民村游客中心展厅,组成了一个小型的室内展览。
公共艺术作品布点图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浙江省文化馆推出的“浙江省新农村公共艺术展”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浙江省文化馆*总支书记、馆长顾炯表示,此次展览是青年艺术家团体乡村艺术志愿活动的一次尝试,浙江省文化馆民间艺术指导中心从“塑青年”展览项目历年参展艺术家中征集并组建团队,历经十几次实地考察、地形走访,并与该村群众沟通了解当地文化背景。
“公共艺术展这样的形式拓展了群文服务工作的方式,拉近了艺术家与乡村的距离,将艺术植入人民生活,不仅提升了乡村环境,还对乡村的美育推广、艺术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顾炯说,这样的模式在今后可以形成机制,更好地在全省试点和推广。
据悉,展览从今年3月开始对接、筹备,经过数轮方案调整修改,最终确定了这批作品。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专门为新民村而设计制作的,考虑到乡村的地域属性,作品尤为接地气。如《溪鱼》就是以当地小溪里特产的鱼为形象,设计长达8米的鱼的造型,形态生动,同时可以分解组合,在公共空间中还能用于休憩和玩乐,兼具实用功能。《生生不息》是镜面不锈钢球组合,如水中的泡泡轻盈浮起,造型虽简单,但充满生命禅意。艺术家除了对作品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