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速览:国常会提及保交楼专项借款,东莞降低首付比例
9月第1周,国常会再明确供需双端*策导向,东莞、杭州富阳等地在限贷、限购方面进行放宽。
国常会表态方面,需求端方面,在上周的基础上明确了灵活运用的信贷*策是“阶段性的”,供给端方面则提到了保交楼专项借款,值得注意的是,初期亿额度的*策性银行专项纾困基金据称已在近日启动。我们认为,此次国常会特别提及保交楼专项借款,应该意味着保交楼专项借款会尽快落地铺开,形成实际效果。
具体城市*策方面,东莞将限购区域的首付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杭州富阳区、济南放宽限购*策。东莞调整后,首套非普通住房、一套房或一次贷款记录但贷款已结清再购房的最低首付比例为30%,贷款未结清的最低40%。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厦门和东莞等二线城市降低改善性需求的首付比例,在国常会的一再表态下,其他二线城市的动作应该也可以期待。
土地市场:央企保持拿地力度,投资聚焦“双核”地区
9月第1周,E50房企聚焦东莞、厦门和泉州,投资拿地56.4万平米,拿地金额.3亿元,平均成交楼面价元/平米,平均溢价率为6.3%。
8月底是房企集中发布年中报的时期,从典型房企对投资拿地的态度来看,主要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聚焦“双核”城市。无论是地方型的越秀、绿城,还是全国布局的中海、龙湖,无一例外提出来“聚焦核心城市、核心板块”,要“有足够的现金流、盈利的确定性”,因此大部分房企选择撤出回报率较弱的城市,如美的置业,年主要的任务是存量去化及存量结构调整,将低能级城市的项目通过股权置换或者销售去化快速消耗,并在明后年收缩到25个主力投资城市;第二,投资态度有所恢复。在经过一年多的土地市场低位后,部分稳健性房企的投资态度有所转变,如绿城中国认为年上半年实际获取的地块净利润率近10%,且兑现度相比过往拿的地更高,美的置业认为年的住宅市场不会比年差,因此10月份后会研究一些投资项目。房地产行业存活下来的必然是稳健型房企,因此他们不仅要考虑一时,更要考虑长期发展,而土地储备是房企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这些房企的投资力度将会保持稳健。
总体来看,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缺位,从土地市场获取项目的综合成本大幅下降,项目利润率较年上半年有明显上浮,基于此,有能力拿地的房企将抓住拿地机会,趁势扩大深耕城市的市场占有率,稳固核心竞争力。
融资信息:美的置业发行10亿中票,旭辉配股募资6.3亿港元
9月第1周,E50房企总融资规模.1亿元,环比增加50.6%,其中境内债融资45亿元,华润置地发行30亿元公司债,5年期和3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别为3.2%和2.8%,较上次发行相比,5年期的发行成本小幅下降,但3年期的小幅上行,期限利差缩小。保利发展发行5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利率仅2.75%。值得一提的是,民营房企美的置业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该笔债券由多家银行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且全额覆盖。作为监管支持发债的民营房企,美的置业接下来将继续发行10亿元增信债,融资继续改善。
股权融资方面,8月31日,旭辉集团发布公告,以每股2.04港元的价格配售3.05亿股份,约占企业已发行股份的3.33%,募集资金约6.3亿港元。作为民营房企中相对较为稳健的企业,旭辉集团目前经营仍相对正常,债务保持如期偿还。我们认为,在当下销售恢复较慢,行业在继续出清的环境下,配股融资能够储备更多的现金,有助于企业更稳健的穿越底部周期,同时降低负债规模,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企业经营:房企普遍利润下行,稳健经营保障盈利兑现
年9月第1周,本周房企主要经营事件包括债务相关、战略合作、项目收购及出让等,其中债务相关方面,弘阳集团2.75亿美元票据到期未支付,阳光城公告已到期未支付债务合计.66亿元,正荣地产公告可能无法履行年8月至10月到期的境外债务偿付;中南建设年度第二期中票回售兑付,旭辉管理层对旭辉有信心能%回购到期所有债券;金科地产10亿元中期展期并于8月25日起分期兑付,世茂股份公告“20世茂G3”展期至年9月,远洋资本拟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合景泰富发起境外债券交换要约。
战略合作方面,越秀集团就房地产开发及城市运营等领域与中国中铁展开合作,保利发展与申通地铁就上海元江路TOD项目展开合作,富力及招商蛇口就华南区域城市更新展开合作,奥园西安、重庆项目引入绿城代建,中交与无锡*府就城市综合开发展开合作。
项目收购及出让方面,中国金茂再次延迟寄发收购中国宏泰的计划文件,世茂集团向华润置地出售北京分钟寺两宗地块权益,金地拟收购景业名邦广州增城一宗地块50%权益,雅居乐将济南历下两项目50%权益转让予合作放路劲基建,保利拟转让徐州合利地产50%股权。
8月底房企的中报季到来,从中报的数据来看,净利润亏损是房企的普遍写照,不过在这其中依旧有部分房企展现了优秀的盈利能力,保障了利润的稳健实现,如龙湖集团上半年毛利润同比增长20.1%至.5亿元,毛利率为21.3%,金地集团毛利率为21.18%,较年同期提高6.93个百分点,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这些房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保持着稳健的经营战略,因此可以不断增厚资金安全垫,保障着它们更加平稳的度过行业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