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杭州西南的富阳
作为国家级*金旅游线的中心
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而正是这个哺育了68万富阳人的迤逦之地
拥有众多写意又鲜为人知的小村落
今天民*君挑选其中极具特色的湖塍村介绍
快来看看他们奇特的名字和妙趣横生的故事吧!
湖塍村位于富阳城北,有东营头、湖塍上、郑家墩、庙山、卓家岭等5个自然村,总面积3.1平方千米,一共有户余人,辖区内建有中国水稻研究所、皇天畈农场。
由于地处皇天畈平原,95%是耕地,人均耕地面积近1亩,对于“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富阳来说,湖塍村民算得上“地主”了,但皇天畈地势低洼,形似铁锅,畈心低于富春江水位,每当雨季,江水倒灌,尽成泽国,一入旱季,江水低落,灌溉无水,所以,那时候的村民四出求乞,泣诉皇天,皇天畈也由此得名。
东营头是湖塍村村委会驻地,地处阳陂湖东,两头连接郑家墩的上鸭桥和东营头的东闸口,村民通过这条水路运输生活物资。以东浦为界,北边为黑亩畈,东边为东畈,西边为唐家墩。村庄西边的田畈,从东往西依次为九亩塘、马家桥(音译)、郑家垄、湖坎上。
湖塍上位于东营头西南1千米处,在收集老地名资料时,湖塍上的村民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村口有一株多年的苦槠树。这棵古树,树身被钢筋支撑,树洞被水泥填堵,一副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的景象,但在树下还能捡到不少苦槠,就知道古树还不愿被岁月打败,仍然在顽强悲壮地延续着生命。古树的西边有一处水塘,名为乌牛塘,往南依次为小墩、长墩、麦墩、麻石桥、埠头。整个村庄的正中叫厅屋基,北边一角叫戴家园里,西边有一处水塘为闸下塘。
卓家岭位于东营头西偏南2千米处,明代时,卓姓人到此开荒定居,又因村庄坐落在岭上,故称卓家岭,村庄东北面米处住着2户人家,在上世纪60年代是做手工纸的料宕头,那时候周围的树有很多,还有几株几百年的鸡枫树。村庄西北面米处一处田畈,称牛背脊,与其相邻的田畈,称后桥畈。村庄西南门有两处较大的水塘,名为塌塘;南边的田畈叫墙墩。村庄的西边,从北至南依次为新塘园、上鸭墩、小村里。
庙山位于东营头西1.6千米处,因西北角有一座庙,庙边有座小山,故称庙山,别名肖家桥。庙山建村时间最迟,年湖塍上的4组农户迁此定居,慢慢形成一个小村落,但规模一直没有扩大,目前也只有10户人家。但别小看这10户人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很多个,在外从商从*的也有好几个。正如孔子说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郑家墩位于东营头南1.5千米处,村庄建在土墩上,四周皆水田,早期住户大部分姓郑,故称郑家墩。
以北环路为界,南为上郑家墩,北为下郑家墩。上郑家墩的西北角,原来是晒稻草的,称为晒稻窠,紧挨着高三亩;医院,原来称营盘畈,因太平天国时期驻*扎营于此得名;西边一处田畈,名为龙船嘴。此外,还有小桥头、井栏圈、前面塘、后面塘、铜炉墩、*叫墩、祠堂基、小庙、料宕头等地名。
乡村地名
像一只沾着泥星和草叶的青瓷花碗
里面盛满了整个乡村的故事
这些小地名、老地名如同一个个密码
如果没有村民解码
任何人都不会明白这些地名到底指向何处
我们在走访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
村里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一些小地名了
在城市化发展中,也许再过个三五十年
那些谜一样的地名,在土地上消失了
撰稿:富阳区民*局
编辑:*颖斐、彭芳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