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富阳这条溪曾是酱油色,年轻人纷纷逃离如
TUhjnbcbe - 2021/6/8 20:14:00
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家乡记者写家乡·行走大源溪”重大主题报道——大源镇大同村

双溪贯穿大同村

是大源溪的重要支流

曾经,溪水是酱油色的

这里落后且污染严重

如今,山乡小村美丽蜕变

游客纷至沓来

点击观看

溪水变“酱油”,根子在岸上

大同村位于大源群山的山坳处,由庄家坞、朱家门、兆吉三个自然村组成。民居群沿狭长的谷底而建,一条被称为双溪的溪流穿村而过。

作为大源溪的重要支流,双溪的存在感很强,曲折回转中,能荡出山鸣谷应的回响;尤其是那一汪溪水,清澈见底,十厘米长的石斑鱼们摇着尾巴,令人艳羡。

△山坳里的大同村

“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信,十多年前,双溪的水是酱油色的,更别说有鱼了。”随着大同村村主任傅宏梁漫步街巷,他口中的大同村,昔日是另一番模样。

从唐五代时期中国出现竹纸始,富阳就开始用嫩竹为原料生产土纸,名曰“竹纸”。宋代时,富阳竹纸以“制作精良、品质精粹、光滑不蠹、洁白莹润”被誉为“纸中上品”。而大同村是富阳最早从事竹纸生产的村庄之一,全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村纸槽超过个,几乎家家户户都造纸。

△资料图:竹纸制作(孙阳/摄)

“竹纸制作从竹子到成品需72道工序,其中一道被称为腌料的工序需要大量生石灰等,由此产生了起泡泛*的污水。”傅宏梁回忆,大同村的造纸小作坊大多依溪而建,浆料池排污水的小沟直通双溪。后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化学产品被用到了竹纸制作的过程中。

根子在岸上,问题在水里。于是,双溪变成了“酱油溪”;酱油水,毫无保留地奔入大源溪。

说到十五年前的酱油水,正在村委办事的朱钰富皱着眉直摇头。“那时候,溪边的地里种满了水稻。有一次,我去田里查看水位,看了半天只看到泥土和绿色的稻子。”其实呢,是酱油色的溪水和泥土合二为一、不分彼此了。

乡忧成乡愁

山乡小村变身竹纸研发基地

转折点发生在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渐浸润富春大地。经过多轮关停,大同村的纸槽慢慢从个减少到个、个、个,直至如今的48个;从业人数随之下降,从0多人萎缩至现在的余人;企业也从最鼎盛的百余家减到现今的4家。

为什么没有“一刀切”,全部关停?走进“逸谷斋”,竹纸匠人朱中华一屋子的牌匾告知了答案:中科大手工纸研究所富阳竹纸研发基地、富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实习实训基地......

今年53岁的朱中华是村里唯一坚守古法造纸的工匠,对传统竹纸制作技艺有着执着的理念和情节,他的嘴里总是挂着这句话——“这份手艺不能丢”。

站在纸槽前,朱中华神情专注地抄着纸。“追求精致的工艺和提高产品的层次是手工纸未来发展的关键。好的产品能够带动需求,而市场需求又能反过来推动工艺的进步。”

为此,多年来,朱中华在国内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帮助下,一面主攻高端市场,积极研发还原古籍修复纸、恢复乌金纸,引领富阳竹纸在高品质文化用纸领域有更稳健的发展;另一面,将更多心思花在传承上,带徒授艺,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请为“研修班实践课程特任教师”。

年,“中科大手工纸研究所富阳竹纸研发基地”设立。从此,大同竹纸成为大同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标签”。

走出逸谷斋,一辆大巴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大巴沿着村道驶入富阳双溪书画纸厂,停稳后,几十位穿着校服的小学生下车。书画纸厂的“厂主”庄道远走上前,欢迎这一群远道而来的小游客。

原来这里是一个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御富春竹纸研学基地。

“造纸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庄道远说,富春竹纸制作技艺是富阳造纸工匠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伟大发明造纸术的重要个案。这几年的双溪书画纸厂不再把目光停留在“造”上,而是不断提升竹纸附加值,延伸产品种类,通过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打造集产品开发、科研、教学展示及展示适应当代人需求的传承作品。

今年8月,庄道远的草木染竹纸礼盒包装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虽然礼盒的单价高达元/个,但订单依旧络绎不绝。

晚上十点,偏远的大同村变得静悄悄,朱中华终于放下竹帘和帘架,结束一天的辛劳。他叫上儿子,从家中抬出了近50斤泛*的污水。“明天早上,它们就去污水处理厂了。”

风景生宝藏

故乡蕴新机、兴新业

人不负绿水青山,青山绿水定不负人。

年,曾跳过龙门、走出双溪山里的徐*回来了。

晌午过后,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忙碌了一早上的他终于有了片刻的闲暇。坐在门前的竹凳上,徐*望着门外有些出神:“这个曾经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现在竟这样迷人。”42岁的徐*如今在大同村开了一间名为“沐竹”的家庭农场。

山坞旮旯,曾让大同逊色于周边村庄。在徐*的记忆里,这里是落后且污染严重的。“大家恐惧到井水都不敢用,那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想出去了再也不要回来。”年,有出息的徐*以富阳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中国*法大学。

改变,来得猝不及防。村里的造纸作坊关停了,随后,村里启动全域整治,先后完成了截污纳管、村道拓宽、燃气管道铺设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双溪山里青山环抱,碧水萦绕,一块块稻田、蔬菜地错落有致,一排排民房或古朴、或现代,充满人文气息的山乡风景吸引远近游客纷至沓来。

“以前是我们村的村民坐着大巴出去看风景,现在是村外的人坐着大巴来我们这里看风景。”年,在外从事门窗行业的徐*回到老家,携手5位小伙伴,投资余万元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

△“沐竹”家庭农场

每逢假期,农家乐里里外外都是热闹的。“回到老家,守着青山,还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再没什么比这更让人心里美了。”徐*说,身为省花卉协会协会会员,他下一步的打算是打造示范性花卉基地,开办主题民宿,吸引更多的山外人来此看风景、吃土菜。

看中家乡山水的可不止徐*,前些年,本在内蒙古从事门窗生意的程锦中也回来办农家乐了。“大同村山水资源禀赋优良,如今污染没有了,基础设施跟上去了,三产发展大有可为。”

年,大同村游客超过1万人次,曾经名不见传的山乡小村弯道超车,走出了大源,走出了富阳,走出了浙江。

“村里正在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预计年底完工。届时,请你们再来看一看、走一走,一定会有更加明显的变化。”傍晚,大同村村主任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看着一到饭点儿家家户户都升起烟火,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

△大同村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图

回顾:“家乡记者写家乡·行走大源溪”重大主题报道启动

点亮“在看”

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大同村,大有不同!

富阳日报记者李宇雯/文朱啸尘/摄影视频

编辑胡红吉请分享给更多人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富阳这条溪曾是酱油色,年轻人纷纷逃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