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滨江潮,拥富春湾。8月28日上午,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挂牌成立。
据了解,特别合作区位于杭州富春湾新城灵桥镇行*区划范围,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北起富春江,西至小源溪和杨元坎村,东、南至杭新景高速。
△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挂牌成立。
据悉,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将充分发挥杭州高新区产业优势和富阳区空间优势,以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共享发展为目标,坚持合作共赢、优势互补、权责清晰、创新机制的原则,合力建设成为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产业有序转移承载区。
“一个耕地,一个种地”,这意味着杭州推进拥江发展行动实现新突破,同时也意味着杭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实施“新制造业计划”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什么要建设特别合作区?
△合作区范围示意图
首先两区渊源由来已久。富阳位于富春江畔,滨江位于钱塘江下游,可谓一江相连。历史上依靠内陆水运为主的年代,这段水路是杭州通往严州、徽州的“徽杭水道”。现在,驾车从滨江上彩虹快速路,一路经过之江大桥,沿着宽敞的国道直抵富阳。随着彩虹快速路西延,未来滨江到富阳的车程将被压缩到20分钟。
此外,两区在产业协作方面,已经是“老搭档”了,比如,大华智慧(物联网)产业园建设项目落地富阳,就是两区错位发展、共享发展的亮眼一笔。
从现实考量,滨江要破解发展空间瓶颈,富阳要发展高新产业。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依靠过去的单打独斗、单兵作战,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从杭州全市角度,则是通过资源调节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推进跨区域协同发展。
如何做到1+1>2的效应?
杭州高新区(滨江)由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行*城区合一而成,行*区划面积73平方公里,年实现生产总值.7亿元。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杭州高新区(滨江)综合排名列第三。
富阳原为杭州所辖县级市,年底撤市设区,行*区划面积平方公里,年实现生产总值.6亿元。
对比可以发现,一个是远近闻名的优等生,“个”头越长越大,愈发显得现有空间局促;一个是潜力巨大的新生代,虽然空间上离城市中心有些距离,但是撤县设区之后,离杭州更“近”了,最关键的是发展空间巨大。作为潜力巨大的新生代,虽然空间上离城市中心有些距离,但是撤县设区之后,离杭州更“近”了,最关键的是发展空间巨大。
△富春湾新城规划结构图
特别合作区成立后,两区将通过创新协作机制,有助于两区之间“取长补短”——高新区(滨江)作为“大孵化器”,有完整的产业生态,但急需抢抓产业溢出的“窗口期”,实现土地“扩容”;而富阳区虽然空间资源丰富,但淘汰落后产能后,急需依靠创新资源要素,实现“腾笼换鸟”。
此外,运营主体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也会是高新区(滨江)的一个派出机构,负责合作区的产业*策制订和落实,统筹产业项目招商、建设、管理、运营,协调行*审批服务。管委会下设若干内设机构,机构的工作人员由滨江和富阳方面共同组建,按高新区模式管理。在运营模式上,原则上是“富阳区交净地、高新区(滨江)做产业”,由合作区管委会实行独立管理、单独核算、封闭运行的开发模式。
滨江的商事制度改革,一直都“跑”得很快,并被企业频频点赞。以后,特别合作区在审批服务上,也将能享受到“行*审批不出区”的便利,凡是涉及合作区内的企业或产业项目的行*审批事项,都将由两个城区充分授权给合作区管委会,由管委会直接负责。
特别合作区的产业布局
△浙江飞旋科技
杭州富春湾新城位于富春江南岸,是富阳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产业转型的主阵地。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新城已基本完成了空间腾挪、初步招商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阶段性任务,目前完成收储土地亩,产业园也已步入实质性开发阶段。
目前,产业园也已步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已落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杭州分所、杭州春江创新研究院、飞旋科技磁悬浮“+”产业化项目、北影(杭州)电影产业基地等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亿元,重点在谈中国金茂、中节能、泰瑞机器、安控科技等2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同时成功医院富阳院区。
△医院富阳院区
产业导向上,将积极落地符合高新产业导向的项目,培育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高新区(滨江)重点负责产业招引、产业培育、项目落地,富阳区负责征地拆迁、基础配套、社会治理等事项。
在发展高新产业这件事情上,滨江已经形成了一个集聚“滨江特色”的完整产业生态。去年上半年,杭州数字经济前20强企业里,我们熟知的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杭州、新华三和大华股份等都在滨江。
特别合作区成立后,可以将高新区(滨江)产业溢出有效地在杭州市域产业化,并借助高新区(滨江)的资源和力量快速整体地导入新产业、新技术,带动富春湾区块甚至整个富阳区的转型发展。
成立特别合作区对于杭州的战略意义
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周边城市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的成立是杭州应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立足全市“一盘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子。
近年来,杭州不断加大市域范围统筹发展力度,强化“全市一盘棋”思想,探索建立全市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等成本共担、利益共享、争端共处机制,推进城市群同城化,探索建立新的区域合作平台,加快形成体制机制统一高效、要素流动顺畅有序、基础设施通达便捷、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市域一体化格局。
杭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也提出,要千方百计留住杭州的优质企业,建立工业企业全市范围无障碍流动机制。
建设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就被视为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创新之举,体现了立足“全市域”、“一张图”、“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当前发展环境下,省域一体化、市域一体化有利于资源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更高效流动。
高新区(滨江)和富阳区深度合作,有利于促进高新区创新资源与富春湾空间资源相结合,打造一个承接高新产业溢出的重要平台,推进产业项目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看来,“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通过特别合作区的形式,将有形空间和无限发展嫁接到一起,把产业发展的‘滨江模式’复制到富阳,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探索。”
一表读懂特别合作区
△制图:滨江发布
综合整理编辑/顾婷婷
往期推荐(点击即阅)
杭州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从人口增长看杭州城市发展“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