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晟通讯员赵波
贵州黔东医院狭长的走廊上,头发花白的李浒将眼镜推到额头上,微微低着头,仔细查看着患者家属刚递上的检查报告,边查看边讲解。
医院的副院长。大半年前,他还医院心胸外科的主任,在“银龄计划”的动员下,李浒远赴凯里,开展长期医疗帮扶工作,一些复杂的医疗诊断、高难度的手术渐渐开展起来。
去年10月,李浒带领手术团队,历时两小时顺利完成了“右上肺叶楔形切除+开胸右肺门淋巴结活检”手术。这一手术的完成是凯里市首例。今年3月,李浒连续4次为一名患者施胸部脓肿穿刺抽液术,抽出了大量脓液,并辅以药物注射术治疗,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特地送来“医术高超、待患如亲”锦旗。“我们来了以后,做了比较多的肺癌根治,包括血管的成型、胸腔镜的开展,给当地的老百姓治疗带来方便。”李浒说。
除了利用自己的高超医术帮助病患,李医院的学科建设。医院后,李浒发现整个黔东南的心胸外科比较薄弱,不少病人因得不到及时医治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为此,李浒通过临床诊疗、手术演示、教学查房、学术交流、下乡义诊等方式开展帮扶工作,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感染着每一位医生。
外四科医师周志骞说:“李院长每天早上来查房的时间都非常早,一般七点钟左右就来了,他常常叮嘱我们,每天要早点来看病人,对自己的病人要上心,要仔细。”
此外,医院还接收当地的医生、护士到杭州进行学习交流,医院的许多先进管理理念也因医院。
外四科护士长韩树芳曾到医院关节和骨科进修,“无痛病房”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到凯里后,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她也开始建设“无痛病房”,帮助医患减轻疼痛,现在这里的病人也很少有呻吟、哭喊声。
这样的医疗对口帮扶模式在黔东南州较普遍。
医院儿科专家赵剑炯今年2医院担任副院长,将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帮扶。
在富阳区的帮扶下,医院还建立了儿童雾化室,可以明显减少儿童的打针、吃药。
医院相比,医院则显得比较“小而美”。
作为联山易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医疗保障机构,医院主要用于满足附近居民的基本看病需求。年3月份,杭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杨国荣来到天柱县,担任医院的院长,医院的筹建工作。
医院间的结对,医院很多医生护士被选派到余杭区学习,余杭区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也被带了回来。
去年杭州余杭区住建局捐助了价值3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医院硬件设施其实还是蛮完善的,医院还要好一点。”
除了东西部协作资金之外,杨国荣和同事们还争取了许多社会资金。一方面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捐了35医院加装了一部医用电梯;另一方面,在华侨城的资助下,医院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治未病”科室。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