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要做哪些事?劳动合同签订要注意哪些细节?在就业过程中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2月10日至28日期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利用春节后开复工这一契机,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
摄影童伟宏
年2月16日下午,在杭州市富阳区东洲中小民丰校区新建工程项目工地,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职业能力建设、工伤、社保、人才、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仲裁等方面的6位业务专家与近百名工友一起,把“开工那些事”聊了个明明白白。现场有劳动者纠结工伤后到底是走工伤保险赔付好还是“私了”好,专家给出了解答:“私了”固然比较快捷,但后续没处理好可能“后患无穷”,走工伤保险赔付程序有法、有标准可依,一次解决没有争议。又如针对农民工维权意识弱的问题,劳动保障监察的同志用“开工五步法”总结了上工时一定要做的事,受到了工友们的热烈响应。
“开工第一课”活动,是人力社保部门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要求、有力护航三个“一号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早介入、早服务、早规范”,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引导劳资双方树立“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热爱企业”的劳动关系和谐意识。
活动以“就业在浙、安薪无忧”为主题,聚焦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过程中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知道、不了解、不掌握”等难点痛点问题,通过进企业和工地宣讲、组织收看宣教视频等方式,为广大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用工管理和权益保障方面的政策宣传和答疑解惑。
本次活动对象包括各类企业的经营者和劳动者,重点是用工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新业态平台企业的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干部和劳动者,在建工程项目负责人、劳资专管员、农民工等。
活动期间,各级人社部门还将面向企业举办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培训,针对咨询量和投诉量大的企业开展集中上门服务,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劳动用工岗前教育制度,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等。
附:宣讲部分内容
一、监察执法局宣讲:上工要做的那些事
第一件事是签订劳动合同,这件事主要解决“我给谁干”的问题。要注意签合同时一定要填写实际约定的工资金额和计量方式,然后亲笔签字,而不是交给包工头去填。劳动合同是发生纠纷时最重要的法律凭证。
第二件事是办理实名登记,这件事主要解决“我在哪里干”的问题。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人员入场出场频繁,实名登记后系统里才会有你的信息,后续所有干活的记录都会和它关联。
第三件事是每天打卡考勤。这件事主要解决“我干了多少活”的问题。我们在检查中就发现,一些工友平时不考勤,台账里没有相关记录,离场发生纠纷了,工地说1,你们说2,最后为工资的事吵起来了。
第四件事是做好工资确认,这件事主要解决“我该拿多少钱”的问题。我们现在通过工资监管平台给大家提供工资确认服务,每个月项目上要发给你多少钱,先发短信给你们确认,如果你们觉得算的不对,可以马上反映,保障你们每月拿到足额的工资,避免到期结算时争议金额越来越大,还说不清楚。
第五件事是看一看工地上的维权告示牌,记一记反映问题的渠道,这件事主要解决“被欠薪了怎么办”的问题。我们上线了“浙江安薪码”服务,大家只要扫一扫告示牌上的“安薪码”或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