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指出,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牢记殷殷嘱托,杭州结合政府民生实事,以量化目标孜孜实践。
年以来,杭州连续两年将公园建设列为年度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年计划全年建成社区级公园60个。
日前,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截至12月中旬,杭州今年已完成公园建设71个,完成年度民生实事目标的%。
推门即见绿。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园如颗颗绿珠遍撒杭城,美丽杭州的底色越来越靓,幸福杭州的成色越来越足,杭州向着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勇前进。
聚焦美好生活、价值功能复合
打造“全龄友好”生活场景
公园里的摇摇马、滑滑梯让“10后”有了游乐空间;滑板道、攀岩设施,让公园成为“00后”的“宠儿”;健身广场、垂钓设施为“50后”“60后”创造了动静皆宜的休闲条件;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到处是“70后”“80后”“90后”尽情挥洒汗水的身影……
今年,随着上城区运新公园、滨江区沿江公园、萧山区江南之星北侧绿地公园等一大批公园建成,不少市民感慨:杭州的公园不仅越来越有“亚运味”,也越来越“全年龄段友好”了。
一提到公园,人们首先会想到生态、绿意空间。今年年初,在杭州召开的一次恳谈会上,一位市民代表指出:“一个理想的公园应该是一个全年龄段美好生活场景的集成地。”比如一家人开车去公园,首先要有地方停车,小朋友有游乐的空间及设施,年轻人可以健身、阅读,老年人休闲散步都很安全……
这位市民的阐述,道出了新时期人们对公园建设的新要求:除了栽花种树,如何让公园建设得更亲民、更友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全市公园建设民生实事牵头单位,市规划资源局在今年牵头公园建设中集成发挥自身在规划引领、设施研究、空间保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引导各建设单位牢牢聚焦群众需求,将公园建设与体育、儿童、停车等民生保障关键词有机融合,为新一批公园建设“植入”更多复合价值。
位于上城区的运新公园,今年一建成就成为居民李阿姨每天“遛孙子”最爱去的小天地,“这个新公园环境优美,有孙子爱玩的滑滑梯、秋千等设施,园内的坡道、厕所等设计对腿脚不好的老年人非常‘友好’。”
李阿姨的获得感,“功夫均在诗外。”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的公园建设,早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一老一小”需求,聚焦优化公园内的地形、园路、坡地、亲水平台等设计,增加座椅、慢行步道、厕所、母婴室等适老适儿设施,让游憩更舒适;同时,不少公园还锁定新一代“00后”偏爱时尚运动的特点,打造了适合青少年玩滑板、跳街舞以及攀岩的场所。
“在公园里增加运动设施,既考虑民生运动健身需求,也为助力全民健身迎亚运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据市规划资源局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完成的71个公园中,累计新增了体育场馆3个、球类运动场地62片、健身跑道75条、健身广场38片,以及健身器材、沙坑、滑滑梯、秋千、攀岩、垂钓、骑行等数百件……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公园正成为全民健身迎亚运的绝佳空间。
放眼山边、水边、路边、城边……越来越多“无边界”的公园将自然引入城市,人们入园频次节节攀升。
如拱墅区北景园生态公园,周末入园万余人次;富阳区北支江公园、临安区石山亚运山地公园,周末入园千余人次;滨江区沿江公园、萧山区江南之星北侧公园和亚运主题公园等“家门口公园”,即使工作日游客也络绎不绝……
综合文化铸魂、土地节约集约
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还没去小河公园吗?工业遗存改造的公园,可适合拍照了,最近还在举办艺术展!”
小河公园自今年国庆期间建成亮相,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市民前去“打卡”。
“小河公园紧挨着大运河,隔一条街过去就是小河直街。”拱墅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河公园由关停已久的小河油库“变身”而来,设计融入了小河文化、油库文化、运河文化,包含仓库艺文展区、文化创意区、景观码头区三大区块,在空间上连接了大兜路、桥西、小河三大历史文化街区。
“颜值”“内涵”兼具的小河公园,一建成亮相就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健身、遛娃的好去处,成为市民游客感受拱墅区工业文化遗存、领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魅力的绝佳空间。
除了小河公园,今年在市民心中火起来的还有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明因寺遗址公园、海塘文化公园等一大批“讲好杭州故事”的公园。人们在公园里一边游玩一边了解良渚遗址文化、文天祥怒斥伯颜等历史典故,纷纷赞叹“这样的公园,捡起了城市文化碎片、营造了历史驻留空间,养眼、养心还养魂!”
除了满足市民运动休闲、文化塑魂需求,杭州今年建成的余杭塘河水生态公园,不仅为周边群众喜爱,更吸引了许多城市建设、土地利用专业人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