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青翠欲滴的竹径,在“黄公望森林公园”里行走,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听着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溯水而上,想着苏东坡“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诗句,脚步轻盈地向黄公望在庙山坞底的隐居地“小洞天”走去。
翠竹青青,杆杆直立,节节向上,多象那些隐逸高人的精神风格。黄公望的隐居,有宁静致远的品格,他博学多能”,于三教九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尤其是历经牢狱之灾后,社会的险恶和人情的势利,让他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因而能顿悟释道儒三家思想的精华,他在全真道“屏去妄幻,独全其真”的旨趣下更加明白“一切皆浮云”。让自己的思想达到看破红尘的通透境界,而悦度余生。
不远处一座歇山顶的四角方亭出现在路旁,远看有块碑,近看是碑亭,碑上有字是“筲箕泉”,亭上有匾额:“富春别径”,还有里外两副楹联呢。
进亭先看“筲箕泉”碑,记得杭州花家山也有“筲箕泉”,也是与黄公望有关的遗迹。转过去看碑文“筲箕泉碑记”,这才明白了,庙山坞山脊酷似筲箕肚皮,间有潺流山泉,或隐或现,山泉在山谷中自然汇积成若干水潭,故称筲箕泉。泉水沿着小溪,曲折外流,注入富春江。
原来“富春别径”是黄公望对自己结庐处的描述,亭上的匾额是著名书法家赵雁君先生题写;亭中石碑正面“筲箕泉”三个大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题写;石碑反面的碑文由富阳市黄公望研究会拟文,著名书法家华人德先生书写。
亭柱上两副对联,前柱联是:“白鹤来时仙迹驻;清泉涌处竹风轻”。上联里的“白鹤”来自古老的传说:神仙赤松子曾驾鹤经过此地,鹤鸣而仙气萦绕,因而留下白鹤桥、白鹤墩等诸多遗迹。而下联则是对“筲箕泉”处毛竹林风景的写实。
后柱联是:“循溪隐隐穿细路,断岸疏疏起青烟”。也就是人在竹林中沿着溪流缓缓走来,或隐或现的溪流如断岸般呈现,而起青烟的地方则是隐居的人家。
这两副联都有仙风道骨的意味,符合黄公望为全真教道士和林间隐士的身份。而我选用为题目,正是因为去寻访元高士黄公望的隐居地,这一路幽静、一路清心,循着“筲箕泉”的溪流,怀揣虔诚的心境,去寻访起青烟的地方,也就是黄公望老先生将自己的结庐处起名“小洞天”,画出《富春山居图》的地方。#走过杭州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