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人的通济桥
它,淋过明朝的雨
它,吹过清朝的风
它,经历了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抗战岁月
它,又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发展
今天
我们站在桥头
以三张照片
铭记历史,遥望未来
图为通济桥被轰炸的瞬间。
年9月13日,
日军机疯狂轰炸金华城,
通济桥南端的一至五孔被炸毁。
年浙赣战役中,
国民党部队为阻止日寇继续南侵,
又被迫将北端主桥的五、六、七孔炸毁。
洪兵摄
上世纪90年代
金华城区向南扩张
通济桥成了江北和江南的主要交通干道
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龚华明摄
今天的通济桥流光溢彩
两岸处处洋溢着现代大都市的时尚气息
今天是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周年纪念日
14年浴血奋战
多万同胞伤亡
75年前的今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迎来胜利
快跟小布一起来简单回顾
金华抗日武装斗争历史!
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12月24日,杭州沦陷。在杭州沦陷前夕,浙江省国共两党省级机关迁来金华和永康方岩,金华一时成为浙江省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被人们誉为“东南文化名城”。年5月,中共金衢特委成立,临时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汪光焕兼任金衢特委书记。中共金衢特委领导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浦江、汤溪等19个县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临金华,视察浙江抗战。年7月,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刘英当选为省委书记。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将金衢特委分设为中共金属特委与中共衢属工委。年10月,为贯彻中共中央隐蔽精干的方针,省委决定将党委制改为单线领导的特派员制,中共金属特委改为中共金属特派员,陈雨笠任特派员。年2月,因叛徒出卖,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遭破坏,省委书记刘英被捕,后牺牲。全省各地包括金属地区的党组织失去了上级党组织的领导。
年3月,周恩来在金华
金兰会战
年4月18日,美军16架B-25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等地后,飞到中国浙江衢州机场降落。这是日本自发动侵略战争以来,其本土首次遭飞机轰炸,引起日本全国震惊。日军大本营为摧毁中国东南沿海机场,决定发起浙赣战役。而金(华)兰(溪)会战则是浙赣战役中的十分重要的一场战斗。
浙赣会战要图
年5月,日军第十三军5个师团3个混成旅团,东起奉化,西至富阳,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并分左、中、右三路向金华、兰溪进犯。5月20日占领东阳,21日占领义乌和浦江,22日占领永康,23日占领武义,26日占领汤溪,三路日军会集金兰地区。在此紧急关头,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下令放弃金兰,5月28日,金华、兰溪被日军占领。同日,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率部进犯兰溪县城时,在兰溪城郊被中国军队埋设的地雷炸死,这是当时侵华日军毙命的最高将领。5月底,金属地区各县除磐安外全部沦陷。
毙命于兰溪城郊的酒井直次
日军入侵金属各县后,不仅狂轰滥炸、滥杀无辜、抢掠莹石等资源,而且实施细菌战,并实行殖民统治,对金华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使金华人民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日军占据金华县政府
柳村会议
年5月19日,即义乌沦陷的前两天,中共金属地区特派员陈雨笠,义乌县特派员江征帆和联络员杨广平(杜承钧)、黄峰,浦江县特派员梅凯,在义乌柳和乡柳村杨文清家(杨文清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员,他家是义乌县委和金属地区特派员召开秘密会议和交通联络的地点)召开党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分析浙赣铁路沿线的形势,讨论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问题。由于此前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因叛徒出卖遭到破坏,省委书记刘英等英勇就义,全省各地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在此情况下,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日军侵占浙赣铁路线后,金属各地势必很快落入敌手,金属地区党组织必须独立自主地在敌后与日军开展斗争,独立自主地去发动人民群众,拿起枪杆子,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会议决定以党的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地理条件理想的义西和金东地区为中心(其中吴店一带集中了义乌全县二分之一以上的党员),动员全体党员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游击根据地。
柳村会议是金华党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决策性会议,是金属地区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一个起点。根据柳村会议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纷纷组织抗日武装,掀起了抗日武装斗争的高潮。
柳村会议地点:义乌柳和乡柳村杨文清家
中共金属特派员陈雨笠
创建第八大队与坚勇大队等抗日武装
第八大队。年7月7日,中共义乌县委在义西下宅祠堂宣布建立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为了生存和发展,决定暂时挂靠“钱南军别动第一支队”。7月下旬,召开了第八大队正式成立大会,宣布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改为“钱南军别动第一支队第八大队”(简称第八大队),杨德鉴为大队长,江征帆为政训员,吴山民为咨议。第八大队只挂钱南军番号,在部队的组织和军事上完全独立自主,不接受钱南军的任何调动和派遣。年冬以后,钱南军已不存在,第八大队成为一支完全独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改番号为金义联防第八自卫大队。
年8月,国民党义乌县政府把触角伸向金义浦地区,国民党义乌县县长吕师扬借国共合作,统一军令、政令为由,妄图收编第八大队。为维护统战关系,陈雨笠与金义县委研究决定,同吕师扬进行谈判,在确保根据地征收的自卫谷和税收全部留给根据地党政军作为给养的条件下,第八大队改编为义乌县抗日自卫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由季鸿业担任,但国民党义乌县政府不得派人进入第三大队。第三大队大队部设在何斯路,由季鸿业坐镇,对外应付国民党,对内第八大队建制仍然保留,李一群实际负责军事指挥。
年12月21日,金萧支队在诸暨黄家店建立,第八大队第一、第二两个中队合编入金萧支队第二大队,留下的第三中队和特务中队,保留第八大队建制,并改名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第八大队,由王平夷任大队长,继续在金义浦原地坚持斗争。
第八大队频频出击围歼日伪顽军,多次取得较好的战绩,是开辟金东义西乃至金义浦兰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要武装力量。
年7月7日,第八大队在义乌下宅祠堂成立。图为下宅祠堂
义乌县抗日自卫独立大队。年2月,在中共党员彭林、俞慕耕、孙秉夫等人的筹划下,借国民党义乌县长吕思扬之手,把国民党浙江保安第四团总队改编为义乌县抗日自卫独立大队,大队长彭林、政训员俞慕耕,所辖3个中队的中队长都是共产党员。9月,成立中共义乌独立大队工作委员会,彭林为书记。10月9日,独立大队潜入义东公路南侧的尧山日军据点,不到半个小时消灭了27个日军,缴获27支步枪,1挺轻机枪,打出了独立大队的威风。独立大队驻义东期间,曾经三次发起对日伪军的战斗,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协助坚勇大队围歼义乌县警察中队后,政治面貌暴露,经请示上级党委同意,决定公开共产党的领导。年3月23日,义乌县抗日自卫独立大队与金萧支队会合于义乌大畈村,后被编为金萧支队独立大队。
坚勇大队。年3月,中共金属地区特派员陈雨笠与中共浙东区委联系上以后,根据区党委的指示,又组建了一支抗日武装“坚勇大队”,大队长楼觉,政委江征帆。坚勇大队的活动区域主要在诸义东边区。
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同时,坚勇大队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与诸义东边区的地方士绅建立了统战关系,并对日伪军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策反工作,特别是对日军驻楂林采伐队队长坂本寅吉的策反工作。坂本寅吉积极提供情报和军用物资,后投奔坚勇大队。
年12月21日,金萧支队建立后,诸义东坚勇大队编入金萧支队第二大队。年1月,诸义东成立自卫大队,也称“小坚勇”,由崔洪生任大队长。
各县抗日武装。年5月29日,中共兰溪县特派员马丁在兰溪麻坪坞召开党的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兰溪人民建立武装队伍,开展抗日游击战争。6月初,建立了以“国民党六十三师战地服务团”为名义的麻坪坞抗日游击队,全队30多人,骨干均为中共产党员。6月底,被顽匪袭击而失败。7月上旬,兰溪党组织在莲塘岗召开会议,决定组织党员和群众90余人,趁国民党招募扩充之机打入县大队,并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组织一个第三中队,后无法立足,人员逐步撤离。同年6月,原中共兰北浦南区委书记方正建立了30多人的东叶自卫中队,后编为马涧区抗日自卫大队第一中队。同年冬,被顽军搜缴而解体。
年6月,兰溪麻坪坞抗日游击队成立。图为麻坪坞
年6月,中共武义区委负责人颜金元在永康三十里坑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武装,活跃在永武边界。同年7月,这支武装编入武义抗日自卫中队,在武义杨家、白溪、上茭道等地袭击日寇,开展护矿斗争。年3月,这支武装在武义白溪被日军打散而终止。
年7月,隐蔽在东阳槐堂的原中共金华县委书记汪和康组织建立了岘南独立分队。不久,该分队编为东阳湖溪抗日自卫大队特务排。8月,在汪和康(陈琼)领导下袭击日军后赵据点,毙、俘敌共23名。10月,伏击驻东岘峰日军炮台,毙炮台长黑田二郎。年9月队伍解体,同年10月汪和康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
年9月,中共东阳城区区委书记卢增炎(卢福星)在东阳八达上锦村组织建立了浙赣国民抗敌自卫军第二大队。翌月,遭国民党顽军包围缴械,大队长卢增炎被捕牺牲,队伍解体。
各县抗日武装的活动尽管时间不长,但唤起民众投身抗日战争的影响十分深远。
建立中共金萧地委和金萧支队
年7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年3月,浙东区党委派人与第八大队取得联系,金属地区党组织在失去上级党组织一年之后重新接上组织关系。年12月18日,中共浙东区党委委员兼会稽地委书记杨思一在义乌大畈召开会议,宣布撤销会稽地委和金属特派员,建立中共金萧地委,书记杨思一,委员蔡群帆、钟发宗、马青、陈雨笠。金萧地委的建立,使金萧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共金萧地委成立地点:义乌大畈
中共浙东区党委委员、金萧地委书记、金萧支队政委杨思一
年12月21日,为牵制日军兵力,发展抗日武装,中共浙东区党委派杨思一、蔡群帆率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六中队,进入诸暨、义乌地区,会合诸暨“小三八部队”、金义浦八大队、诸义东“坚勇大队”等武装力量,成立金(华)萧(山)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简称“金萧支队”)。年1月7日,正式定名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简称金萧支队)。支队长蔡群帆、政委杨思一。金萧支队是开辟、巩固和发展金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力量。
中共金萧地委委员、金萧支队支队长蔡群帆
为充实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力,年2月,金萧支队由蔡群帆等率主力到余姚县梁弄镇与纵队三支队合并,编为三支队第二、第三大队。2月25日,金萧地委又重建金萧支队。由原金萧支队留下的第一大队第二中队、诸义东的丁干成中队等组成。彭林任支队长,杨思一任政委。
在浙东区党委和金萧地委的领导下,金萧支队及所属各抗日武装与日军、汪伪军和顽军进行了错综复杂而又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百余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年5月和7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两渡富春江南下,金萧支队予以积极配合与策应。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金萧支队向日伪军发布了四项通牒,限定日伪军立即就地投降,对置之不理的金东孝顺日伪据点主动出击,全歼据点日伪军一个中队。抗战胜利后,金萧支队奉命北撤。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我党在领导抗日武装斗争的同时,积极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涉及现金华地域范围的抗日根据地主要有金义浦兰、诸义东和路西三块。根据地的开辟通过军事先行,党政组织同步建立的方式。一方面与日、伪、顽进行了坚决斗争;另一方面还与国民党政府在维护统战关系的基础上,开展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金萧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金义浦兰敌后抗日根据地。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最初仅限于义西和毗邻的金东部分地区,年春以后逐步扩大并逐渐向浦(江)东、兰(溪)北、浦(江)南等地扩展。年秋冬,金属地区党组织在开辟金东义西抗日根据地后,派第八大队去金东其他地区开展军事活动,根据地逐步扩展至包括鞋塘、潘村等地的金东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派员去浦(江)东地区开辟工作。年4月20日,第八大队驰奔浦东东塘、任店等地,一举全歼伪军陈凤飞部,根据地向浦东扩展。
金义浦地区抗日根据地的扩展引来了日、伪、顽的频频侵扰。但根据地在战斗中巩固壮大,到年6月,金义浦兰地区已发展成了东起义乌湖门,西至金华曹宅,南达浙赣铁路和义乌城边,北到浦江城南侧和兰溪北部,计金东义西19个乡、浦东7个乡、兰北浦南10个乡,面积约平方公里、近30万人口的根据地。
诸义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年3月,根据浙东区党委的指示,金属地区党组织和第八大队着手开辟诸义东边区根据地。8月20日,陈雨笠抽调一批党政军骨干和部分武装力量,由江征帆、楼觉等率领,挺进诸义东。首战楂林伪军据点告捷,诸义东地区的局面迅速打开。年1月,诸义东成立办事处,主任崔洪生。3月,江征帆任诸义东县委书记、诸义东办事处主任、诸义东自卫大队政委,统一领导诸义东党政军各项工作。至此,诸义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其地域为义乌东北、东阳西北和诸南一带,主要是义乌北区一带山区。其面积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
路西敌后抗日根据地。路西地区位于浙赣铁路金萧段以西、富春江以东。年2月,金萧地委根据浙东区党委打通浙东与浙西联系使之连成一片的战略意图,决定建立中共路西县工委,指定陈景明任书记。同月下旬,金萧地委又建立路西自卫大队,陈中棋任大队长、陈景明兼政委,积极开展游击战争。路西游击武装力量在战斗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路西敌后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其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8万。
建设抗日民主政权
在浙东区党委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把政权建设当作根据地最根本的建设。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办事处、政府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施政方针,保障各抗日阶级的人权、财权,并厉行廉政。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历了初创、发展巩固和正式建政阶段。金义浦兰根据地的政权,从形式到内部机构,都经历了多次变迁。年10月24日,为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需要,义乌县委请著名抗日民主人士吴山民出面同国民党义乌县政府商谈,接受其委令,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义西乡镇联防办事处,随后改称金东义西乡镇联防办事处,主任吴山民。年8月,为维护国共合作,党组织作了让步,同意撤销联防处,成立了金东义西经济委员会办事处和金义浦自卫委员会办事处,均采用“三三制”组建,由吴山民任主任。到年8月,又统一成立以吴山民为主任的金义浦办事处,行使政权职能,基本上按县一级政府机构配置。年6月,兰(溪)北浦(江)南地区开辟后,管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权名称改为金义浦兰总办事处,主任王平夷,下辖金东、义西、浦东、兰北浦南四个区一级的办事处。诸义东办事处,一成立就按县一级政府机构配置,办事处主任崔洪生。下辖义北、岭北周和诸南三个区级办事处。年5月20日,金萧地委决定成立路西抗日民主县政府,寿松涛、陈景明任正副书记兼正副县长,下辖7个区委、区署和22个民主乡政府。
抗日根据地发行通用的粮票、饭票、米票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已经过去整整75年了,回顾金华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历程,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与经验是需要我们深刻总结与铭记的:
一是面对强敌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日军入侵金属各县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金华人民遭受了极大的苦难。面对凶残的侵略者,金华军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拿起武器,保家卫国,谱写了一曲洋溢着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壮丽凯歌!
二是始终坚持党领导人民武装。以柳村会议为起点,从金属党组织独立自主地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第八大队,到浙东区党委和金萧地委领导建立金萧支队;从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到建立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这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
三是坚持广泛发动群众。从广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到积极参与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想象的。兵民是胜利之本,正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发动群众,才使得日寇在浙中大地始终建立不起稳固的统治,使得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四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金属党组织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迅速得到以吴山民为首的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的拥护和支持,成立了抗日武装第八大队。为最大限度凝聚抗日力量,减少摩擦,年12月,由吴山民出面邀请友邻部队负责人,聚会分水塘,共商抗日大计,从而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坚勇大队还直接针对日伪军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策反工作,日军驻楂林采伐队队长坂本寅吉后投奔坚勇大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际主义战士。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采取“三三制”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结语
今天,我们纪念这一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悼念牺牲的同胞!
铭记历史、奋勇前进!
来源|央视新闻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叶耘华
校对|闻人青
原标题:《铭记!金华人必看!那些年,他们在金华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