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1日,《富阳日报》报道了一则消息,迅速抢占各大媒体的头版。
原来,在富阳街道方家井村与宵井村,发现抗日的国民党士兵特大墓群,为了证实这件事的真实性,富阳政府特意让知情的民众,前来提供关于这场战斗的线索。
不久后,住在城区的骆康乾老人看到这则消息,想起自己曾在一本书上看过类似的记录,这本书名叫《闽浙赣粤桂黔滇抗战》,其中记录的信息与富阳报道的吻合度极高。
骆康乾老人说道:“这本书只是其中一本,原来有十本,套书名为《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记者后来通过查阅,发现这套书是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书中记录的内容,全都是亲身经历过战斗的国军官兵回忆纪实。
可想而知,这套书的内容真实性毋庸置疑。
而富阳发现的国军士兵特大墓群,在《闽浙赣粤桂黔滇抗战》也有详细记载。
“富阳战斗”是本书中最为详实的回忆,署名是邓国均,此人是一九二师一一一九团第二营第五连连长。
邓国均等人与日军在富阳鏖战,以歼敌余人,歼灭稻村一个骑兵中队,稻村切腹自杀而告终,国军士兵牺牲余人。
而本文所讲的故事,则发生在这场战斗之中。
一、
“热血洒春江,惊涛怒浪催三岛;英魂邻岳墓,忠臣义士并春秋”。
这首挽联,是方家井咸迪山墓碑上看见的,撰写人是一九二师师长胡达,忠臣说的是国军官兵,义士说的则是这场战斗的灵魂人物——潘木匠。
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牛岛贞雄被任命为第十八师团首任师团长,并于11月率部在杭州湾登陆。
牛岛贞雄的部队所到之处,强奸掳掠,无恶不作,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随后,日军第十八师团在新登、临安等地区,不断杀害中国军民。
年秋,国民党政府派出二十八军一九二师前往新登、临安,以阻挡、消灭日军。
一九二师的师长胡达,早在五年前就担任旅长一职,因战功晋升陆军少将。
自抗日战争爆发后,胡达第一时间致电国民政府,请求上前线指挥杀敌。
胡达所部,原本是奉命守卫浙江桐乡、德清等地,掩护国军撤退。该师在完成任务后,为了阻止日军北进,在桥梁已经被日军炸毁的情况下,胡达一声令下,所有士兵用民船强渡钱塘江,迅速抢占了渔街之线,利用钱塘江自然的天然屏障,修筑工事,继续与敌军作战。
10月,原本在负责新登、临安一带的浙江保安纵队宣铁吾部,因弹尽粮绝,不得不向一九二师求助。
胡达在与其接防后,迅速布置作战计划,与富阳的日军对峙。
年9月,日军在富阳休整队伍,补充装备,准备进攻桐庐、兰溪、金华,最后剑指江西。
胡达自然不会如日军所愿,他将各部分散驻守,其中团、团、团分别驻扎在石灰山、扬山、千家村等地区。
一九二师形成了极为牢固的防线,还四处设下埋伏,日军想要抢占这些地区,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为了保险起见,胡达还是认为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于是,他让人前往日军阵地,抓几个日本士兵,询问情况。
其中团第二营第五连连长邓国均正好负责此事。
这也是邓国均对这场战斗记忆深刻的原因。
邓国均在接到任务后,在日军阵地秘密观察,看见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鬼鬼祟祟,便立刻将其逮捕。
带到指挥部后,该男子却指名道姓要见胡达师长。
邓国均怕他是因为被抓,故意这样说,所以不断盘问:“你为何要见胡师长?”
在邓国均的盘问下,该男子自称姓潘,是富阳有名的木匠,见胡师长,是想要给女儿报仇。
二、
原来,日军在进入富阳后,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师团长牛岛贞雄,每攻下一地,便放任士兵烧杀抢掠,以此满足士兵的个人需求。
这些士兵无恶不作,有抢钱抢物的,也有觊觎美色的。
潘木匠因为有门好手艺,与15岁的女儿也算过得去,可日军来之后,他让女儿藏好,自己却被抓去做了苦力。
女儿独自在家,日本兵来了一波又一波,鬼子进村成了百姓最害怕的一件事。
几天后,潘木匠的女儿,还是被3名日军发现,见其容貌,强行侮辱了她。
事后,潘木匠的女儿不堪受辱,趁日军不注意,起步跑到院子内的一口井,投井自尽了。
3名日军气愤不已,拿起枪对着井内开了好几枪,这才大摇大摆地走出潘家院子。
抗战时期,因为这样的事情自尽的女子不在少数,很多年轻女子甚至在反抗中被杀害。
对于这件事,潘木匠一开始并不知晓,在他心里,只要女儿平安,自己在军营中吃点苦不算啥。
可是有一天,潘木匠在工友们的谈话中得知,女儿因为被日军侮辱自尽,怒火中烧的他,拿起铲子就要和日军拼命,还是工友将其拉住,这才作罢。
毕竟日军手里有枪,潘木匠很可能铲子还没挥出去,就已经被一枪毙命,枉送性命。
但潘木匠并没有因此颓废,他将之前对日军所有的怒火转化为动力,他开始仔细留意日军谈话,并开始伪装自己,有时候笑着去跟日本兵学日语。
潘木匠本就聪明,很快也懂得不少日语,日军讲话,他也能听出个大概,而日军方面,对他的表现颇为满意,有时候也会派任务给他。
但潘木匠从始至终,未给日军做过一件事,他心里想的,无非是报仇,女儿就是他在战乱时期,活下来的希望。
原本女儿已经许配给富阳某个商铺的少爷,但是日军进富阳时,该少爷自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带着一帮年轻人与日军激战,最终被日军打散,也不知去向。
潘木匠的准女婿、好女儿,在日军到来后化为乌有,经如此打击,让他活下去的动力只剩下复仇。
没多久,他便从日军谈话中得知,国民革命军第一九二师进入富阳。
这才准备偷摸着溜出去,借机找到胡达师长,希望能帮助国军歼灭日军。
三、
邓国均等人听闻,都认为潘木匠讲话中,几次哭泣,情深意切,不像是骗人的。
于是搜了潘木匠的身后,让他见了胡达师长。
见到师长后,潘木匠当即跪地哭喊:“求您将日军赶出富阳,我要为我女儿报仇,我能帮到您。”
一开始,胡达师长也是摸不着头脑,后来得知事情经过,才连忙扶起潘木匠。
丧女之痛,潘木匠的心情他能理解,但是见潘木匠都年近五十,又没当过兵,难道让他参军给女儿报仇?这也不现实。
可转头一想,潘木匠既然口口声声说能帮助自己,肯定有自己的办法,如今正在想办法打打日军的嚣张气焰。
潘木匠看出胡达担忧,便说:“我现在会一些日语,能和日军做简单的交流,而且他们很信任我。”
两人商量后,胡达让人将潘木匠送回。
在军营里,潘木匠每天依旧负责架桥,本就是木匠,活干的也很好,又会简单的日语,日本军官甚至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殊不知,死神正在向他们慢慢靠近。
话说胡达想找日军打一仗,日军也是如此,他们在得知一九二师到来后,每天都在打听国军的动静。
日军也不含糊,每天都磨刀擦枪,检查装备。
在得知日军要攻打一九二师后,潘木匠很快将信息传出去。
收到消息的胡达,则加固防守,将工事修筑好。
因为事先有所准备,日军这次猛攻以失败告终,胡达率领士兵,死守富阳县防线,日军未取得半点突破。
日军其实也有些不解,之前探查的信息,该地区防守明明没这么强,难道有人走漏消息?
这个念头很快便消失了,知道消息的人不多,他们更没有怀疑到潘木匠身上。
反而在决定秘密进攻石灰山后,因不清楚地形,特意找到潘木匠,问他知道谁熟悉石灰山一带的地形。
潘木匠一听,机会来了,于是毛遂自荐,称自己就是富阳的小地图。
日军爽快答应,还表示此次若是成功,必定有赏。
潘木匠哪管这些,他一心只想为女儿报仇,能全歼这些鬼子那是梦寐以求的。
随后他便再一次向胡达传递信息,让胡达在石灰山一带埋伏好,到时候他会将日军引到此处,不用管自己死活。
胡达立刻下令,让驻守在石灰山的团选好地点,进行伏击。
之后再让团派兵援助。
团的团长名叫蒋本嵩,他选了一处洼地,在洼地周边放好机枪和炮弹,士兵在埋伏在附近,只要日军进入这个洼地,便再无生还之路。
四、
这天,日军余人,在稻村的带领下准备向石灰山进发。
走在最前面的是潘木匠,日军天真的以为,这次攻击定然会凯旋而归,他们一路上说说笑笑,完全没有留意潘木匠往哪里带,知道走进洼地,稻村才察觉到有蹊跷。
军官能做到稻村这样,自然是知道这种地形一般是不能带队伍冒然进入的。
潘木匠也看出稻村起了疑心,于是大喊:“你们快开炮!快开炮!”
稻村虽然惊慌,但还是手起刀落,杀了潘木匠。
蒋本嵩团长立刻发动攻击,顷刻间,漫天的石灰飘散在空中,日军根本看不清楚方向,只感觉四处都有枪声。
有的日军逃到树林里,蒋本嵩团长亲自带队,让机枪手对树林里一通射击,只听见树林里一片哀嚎。
骑着马的稻村,也因为被炸受伤,自知逃不出去,便切腹自尽了。
邓国均则负责带连队,追击那些溃逃的日军。
虽说遇到伏击,但日军在短时间内就调整好,并组成战斗小队,分散抵挡国军进攻。
石灰山一战,一直持续到夜晚,被困的日军发出信息,没多久天空中便飞来几架战斗机,纷纷向国军阵地投下炸弹。
几番扫射下来,国军也损失惨重。
蒋本嵩团长还是组织了几次进攻,但最终因为没有制空权,效果不高,他们只能零星的杀死躲在树林里的倒霉日军。
石灰山战斗,日军损失惨重,潘木匠引到洼地的多人被全歼,要知道,那会儿几个日本兵就能控制一个村一个镇,这多人被杀,日军高层大为震怒。
原本团损失并不大,只怪日军飞机,国军也有多人伤亡,要不是这样,这场战斗可谓是碾压性的。
石灰山战斗结束后,胡达亲自下令,派人前往石灰山,将牺牲在这里的战士进行安葬。
在洼地,国军找到了潘木匠的尸体,胡达让人将他与战士们埋在一处,也就是方家井的咸迪山,还立碑撰写挽联。
原本这座墓群是有墓碑的,但是附近的村民要修路修桥,将这些石碑拉走,做了路基和桥梁。
久而久之,方家井的纪念墓园看上去也不像是墓地了,长满了青草。
邓国均在战后也记录了这件事,并将这场战斗以回忆的形势让人写下来。
年,邓国均在南雄城牺牲。
五、
要不是有人发现方家井这个特大墓群,这些抗日战士很可能就被遗忘了。
好在富阳政府为了证实这件事,不断在民间寻找线索。
不仅仅是邓国均的回忆,
骆康乾老人提供线索的同一时间,宵井村的村民也迅速为记者提供了相关的线索,多名老者回忆,自己也曾听过这个事情。
其中有名叫阮关林的老者称,自己小时候听过老一辈人说过,这场战斗结束后,负责安葬这些国军士兵的是姓徐的团长,而当时驻守在扬山的团团长正好姓徐,名馨仁。
不过阮关林也说,自己小时候只看到了六十多块墓碑,按理说阵亡那么多人,远不止这些墓碑。
对于这个,熟悉近代史的应该都清楚,很多战斗牺牲的士兵,其实很难核对身份姓名的。
况且石灰山战斗结束后,胡达还要应对日军接下来的进攻,人力、石材也有限,很可能只记录了少数人的姓名,我们也没有必要纠结这些。
石灰山战斗,如果没有潘木匠,胡达部的团很可能伤亡更加严重,所以胡达在挽联中称他为“义士”。
虽说潘木匠最后也惨死在稻村的刀下,但他用自己的能力,为女儿报了仇。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