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从“高铁时代”迈入“地铁时代”,银湖科技城、杭州富春湾新城引领高新产业发展,秦望“城市眼”、杭黄高铁“门户眼”见证拥江蝶变,富春江江鲜大会、“味道山乡”活动撬动美丽经济,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区……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富阳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而之所以能交出这份“战疫情、促发展”的高分答卷,正是因其凝聚了“富阳铁军”无数的智慧和汗水。他们恪尽职守、担当有为,也是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最美执笔者”。
张霖:迎难而上勇担当
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里,地处富阳拥江发展轴、地铁黄金轴两大轴线交汇处的秦望“城市眼”项目现场,仍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秦望区块曾是富阳最大的棚户区,很多都是“握手楼”,看到的是“一线天”。富阳区委常委、副区长张霖担任秦望区块有机更新指挥部总指挥后,带领拆迁团队日夜走访拆迁户,集思广益优化拆迁政策,历时两年共拆除房屋户及大量商铺、企业,创造了富阳历史上单体拆迁量最大、拆迁户零上访、一次性签约清零等多项第一。
都说拆迁是“天下第一难”。这几年,他却接连担任钢圈厂地铁口区块、恩波大道盛大路区块、富阳城区17条“断头路”区域、春永线沿线拆迁、湖塍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指挥,累计拆出土地空间多亩。
年初,防疫物资极其匮乏。作为富阳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城市有序运行组组长,张霖千方百计统筹资源,从国内外多渠道采购物资,指导本地企业转产防疫物资。当他得知外地某企业有3条废弃的口罩生产线时,果断拍板将其收购,拼装成一条日产3万片口罩的半自动生产线。同时,他按照“封城”的底线思维,组建党员运输先锋队,采购生活物资调配到全区30余家农贸市场,确保疫情期间全区市场供应平稳有序。
羊献民:破难攻坚“领头羊”
去年年底,杭州绕城西复线、杭州地铁6号线、彩虹快速路富阳段主线竣工通车。这些融杭交通项目都穿过富阳区银湖街道区域,也为当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类似重大项目的推进,都涉及大量征地拆迁,而银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羊献民正是破难攻坚的“领头羊”。
三年间,银湖街道完成了高桥、郜村、观前、受降、银湖(四联片)等5个地铁沿线村庄搬迁,腾出存量建设用地亩,规划可用土地空间亩,为打造地铁黄金轴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
面对地铁时代、亚运时代机遇,如何画好银湖高质量融杭一体化发展蓝图?羊献民一直在认真思考谋划,明晰了建设“产业现代、都市一体,生活富裕、精神富足,水碧天蓝、和谐智治”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样板区的目标,重点打造以地铁黄金线为轴的高新经济产业带、以中环线为轴的美丽经济产业带。银湖创新中心、浙工大“工创谷”分别创建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西岩温泉项目入选浙江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培育对象清单。
年初疫情来袭,羊献民第一时间前往疑似病例小区做家属思想工作去集中隔离,同时发动各村(社)党员干部、志愿者设立管控卡口个。他还带头开展“万名党员进茶园”活动,派专车接来近名锦屏茶工,助力9户茶农及时采摘1.35万亩茶园。
汪军飞:“南征北战”冲在前
“南征北战”是富阳的一个热词,指的就是江南区块的产业转型和江北的秦望区块有机更新、湖塍村“城中村”改造。
汪军飞在春江街道党工委书记任职期间,腾退企业家,其中造纸企业41家,还平稳处置了富阳历史上最大破产案——涉案金额近百亿的永正集团破产案,打响了整体腾退造纸产业的“第一枪”。
征尘未洗再出发。年1月,汪军飞转任富春街道党工委书记后,全力推进湖塍村“城中村”自主改造富阳试点、姚家畈连片开发,彻底解决富阳“联建房”等历史遗留问题,统筹推进阳陂湖生态修复,为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连续打赢大盘山隧道、湖杭铁路等征迁硬仗,打造精品街区(河道、江景),点亮城市核心板块。
汪军飞聚焦“让城市更智慧”,推进个封闭小区智慧化改造,升级推广“富春智联”系统,建立社区“数字微脑”,推出市域旅游、农产品销售、特殊人群关怀等20多项便民服务。他坚持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建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富春街道党工委被评为杭州市第一批战“疫”先进党组织。
年汛期,富春江迎来史上最强洪峰。汪军飞靠前指挥,组织发动村(社)、共建单位一天内装填沙包22万余只,筑起“红色堤防”3公里,转移群众人,打赢了“江滨西大道保卫战”。
郎华钢:甘当“幕后英雄”
在年11月任富阳区经信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之前,郎华钢已负责局办公室工作长达10个年头,是同事们心目中靠得住、信得过的“幕后英雄”。
经信部门引领着全区产业发展的导向。从宏观的产业政策制定,到具体的产业转型专项考核,郎华钢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富阳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实施高新工业强区战略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加快“高新工业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重磅文件,吹响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驱动的集结号,他是主要撰笔人。
郎华钢说:“我的工作很平凡,主要是统筹好、谋划好、服务好中心工作的开展。”看似简单,但将这“三个好”落到具体办公室工作则是不易,“五加二”“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
年正月初一,郎华钢就早早出现在单位办公室,梳理区内口罩和防护服生产、储备企业清单。在他的协调下,海正、惠迪森等药企将自己储备用于生产的口罩、防护服捐赠给区防疫指挥部,解了防疫一线的燃眉之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亟须一个全区统一的企业复工复产政策。这个重任落到了郎华钢身上,“惠企十条”“企业复工导则”“企业复工指南”“共抗疫情服务企业专项行动”“企业‘双抢双增’大比武竞赛方案”……一个个动员全区力量的政策精准而及时地出台,有力指导了全区企业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