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城市绿肺,生态修复富阳阳陂湖一期今对
TUhjnbcbe - 2024/9/14 17:34:00

通讯员金一鸣记者骆炳浩

摄影李忠

10月25日,富阳区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一期正式对外开放,通过生态修复、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水环境改善和景观提升等举措,重现阳陂湖千年历史湖景,恢复阳陂湖作为富阳“内湖”的水体风貌,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

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一期工程遵循“生态自然,别有风味”的理念,修复后占地面积达到亩,湖体面积亩,设计了“一湖七园”的生态空间:一湖为阳陂古湖,七园分别为蒹葭园、一岭花、花漫园、荷风园、鱼趣园、清涟园、稻香园。串联起各个景点的就是各具特色的39座桥。

阳陂古湖面积约亩,湖体平均水深1.8米,紧邻高教路。该区域配套有望湖访客中心、白鹭驿休息区,同时在湖区设置滨水开放带、慢行跑步道,共享一线城市湖景。植物景观主要以桃红柳绿为主题,种植特色草坪、水生美人蕉、鸢尾等植物,营造疏朗通透的滨湖景观带。

蒹葭园:蒹葭园面积约亩,园区配套设置芦雁驿休息区,植物景观主要以杉林汀湾、芦苇婆娑为主题,种植水杉林、芦苇、鸢尾等多种水生植物,布置形式多样的栈道,邻水打造以梅花为主题的特色岛屿,营造静谧之境。

一岭花:一岭花面积约亩,园区配套有翠影访客中心、帐篷营地,另设有开放草坪区、农趣乐园区、缤纷花海区、林间滑草区、林下拓展活动区、嬉戏玩水区,营造观景、休闲、娱乐、亲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主题氛围。

花漫园:花漫园面积约亩,为生态护育区。植物景观主要以霞波花海为主题,种植水生鸢尾、野茭白、芦苇、千屈菜、水生美人蕉、黄菖蒲、海寿花、水烛、聚草等丰富的水生植物,营造点绛流丹、水上花海的自然景观。

荷风园:荷风园面积约亩,园区主要以荷花为主题,共种植60余种荷花,同时设置了各式的游步道、亲水平台及水上栈道等,提供不同的观荷体验,营造出漫野荷香的荷塘景观。

鱼趣园:鱼趣园面积约亩。园区内养殖花鲢、白鲢、潮鱼、竹鱼、青虾、玛蛳等渔产品,达到增添渔趣的效果。植物景观主要以果色映塘为主题,种植河柳、落羽杉、柿子、桑树、杨梅、枇杷、柑橘、香泡、梨树等果木,营造自然野趣的植物空间。

清涟园:清涟园面积约亩,园区配套有恋江访客中心、观光火车、观光船等设施。植物景观有娜塔栎、樱花、乌桕、鸡爪槭、河柳等多种植物,营造幽静素雅、落樱翠坪的水面环境和浪漫休闲的城市开放带。

稻香园:稻香园面积约亩,为稻作文化体验区。园区设置架空栈道、亭廊空间,增强农田景观体验趣味性,营造稻香鹭影、田野风趣的特色景观。

新闻链接:阳陂湖的前世今生

阳陂湖,这个始建于盛唐贞观年间,存在于历史文献中的富阳古地名,始终与富春江一起,见证着富阳的沧海桑田。

从地形地貌演变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阳陂湖便已逐渐形成。唐朝贞观年间,先民们开始修筑阳陂湖以兴水利。直至上世纪,一直发挥着重要的防洪调蓄作用。

“陂”在汉语字典中有“bēi”、“pí”、“pō”三种读音,而阳陂湖周围的原住民则把她念作“biān”,为了尊重历史和民风习俗,我们仍以“biān”字读音。

新中国成立前,阳陂湖数度失修,成为洪涝区,人们叫做皇天畈,当地百姓传唱着“皇天畈,皇天畈,十年九涝叫皇天”的民谣。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政府修建了南渠和北渠,组建东风农场,旧日的阳陂湖区域改造成了一片良田。

最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城市化推进,小作坊、养殖业和家庭工厂等无序经营,各类违建现象丛生,导致阳陂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害,在城市飞跃发展的同时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近年来,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都市农业发展,丰富城市业态,提升城市品位,区委区政府决定依托富春江母亲河的丰沛水源,恢复阳陂湖作为富阳“内湖”的水体风貌,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提上议程,经过规划论证,结合富春街道湖塍村自主改造搬迁,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正式开工。

编辑李婷婷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市绿肺,生态修复富阳阳陂湖一期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