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同心土变金,儿孙绕膝看如今。和颜悦色齐眉笑,相敬如宾关爱深。”这是诗人高佳平在参观富阳区望仙“婆媳同心”文化村之后写下的一首诗。
在5月8日母亲节这一天,富阳区大源镇妇联、团委、关工委在大源村望仙自然村举办了一场以“婆媳同心”为主题的笔会雅集,来自浙江省东吴文化研究院和富阳区诗词楹联学会等单位的老师们济济一堂,在华家宗祠书画创作、题诗作赋。
望仙村是富春江畔的一个历史名村,在南宋《咸淳临安志》收录的富阳地图中,就已经标有望仙村的地名。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村名的由来就是和一个“婆媳同心”的故事有关,至今村里仍保留有洗缸池等遗迹。因此,望仙村人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婆媳关系,良好的婆媳关系也为望仙村和谐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前几年,望仙自然村通过“请你来协商”工作方式,协商出了党员群众的“同心协力”,打造了成片区的杭派民居,成为远近闻名的特有建筑风景。今天,望仙村从“婆媳同心”开始,进一步打造和谐的“婆媳关系”,加强望仙村软文化建设,铸就村庄治理的“同心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乡土文化是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对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近年来,大源镇致力于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底蕴,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将乡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大源镇以乡土文化入手,将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在全镇范围内积极探索以“尊重、理解、包容”为核心内容的和谐新婆媳文化,构建人格上相互尊重与关爱、心理和情感上相互理解与认同、生活上互相体谅与扶持的新型婆媳关系,为推进大源镇和谐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家庭人文基础。
富阳区政协委员、大源镇党委副书记裘钢明介绍说:“婆媳同心家庭和,家庭和睦万事兴。我们要在全镇范围内积极打造婆媳同心的文化氛围,让婆媳同心成为我们大源镇的文化金名片。”
望仙村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村里有个恶婆婆,憎恶、刁难她的童养媳妇。媳妇忍辱负重,没日没夜地干活,以求得一家人的温饱和睦。
一次,恶婆婆叫媳妇到池塘边把腌菜缸里外翻个面洗一洗。媳妇到池塘边上,看着腌菜缸,心想,这个腌菜缸怎么可能把里面翻出来洗呢?想着想着,她就靠在池塘边的青石上哭了起来。
此时,一位仙人变成衣着褴褛的老爷爷过来,问明缘由后,用那干瘪的手把腌菜缸轻易地翻了过来让媳妇洗。媳妇洗净腌菜缸后回家,婆婆见状大为惊疑,问清后知是仙人所为,惊讶之余也幡然醒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从此后,婆媳二人天天站在池边,乞求仙人再出现。可仙人再也没有出现过。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名称作望仙。
仙人虽然没有再次出现,但是婆媳二人从此齐心协力,家庭和睦,男人一心一意创事业,家里果然变得越来越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