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的图纸测算(预测);
主管部门对公摊的核算;
在项目竣工后,测绘部门还要对房产面积再进行一次测算(实测)。
很多地方的规划部门,会要求图纸和最后的实测“0误差”,这也是我当年做住宅设计时最头疼的事情,算面积实在是太费脑细胞了。所以你说开发商有能力在这上面造假吗?但有些管理能力比较差的开发商,确实会在图纸和实测之间出现偏差。这个偏差有些是结构墙体被迫加厚,有些是因为管井不得不做大,还有些是因为规范升级要求提高,这些确实是造成了公摊面积的升高,对于这样的情况,法规也有明确的规定。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对于房屋面积缩水有明确要求:出现误差,按照面积误差比绝对值3%的标准,多退少补。即合同约定的面积与实际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购房人有权退房。
同意不退房的,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时,绝对值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双倍返还购房人。
综上所述,你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人愿意“人为”的加大公摊面积,公摊面积的变大,都是规范要求的。初衷都是为了房子更舒适,更安全。04为什么要取消公摊?老百姓希望取消公摊,甚至是消灭公摊,其实说的是希望以”套内面积计价销售“。不管是用户型建筑面积来作为计价单位,还是用实得的套内使用面积来计价,对于任何一套房产的售价都不会有产生丝毫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曾经养过一只猴子。每天早上他给猴子四个果子,下午给三个。结果猴子非常的不满意。庄子就对猴子说:“那么早上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以为晚上多了一个就非常高兴的点头。就拿前文出现的杭州项目为例,虽然销售是按照套内使用面积来计价的;但是物业费等,都还是按照我们以往的建筑面积来计价的,所以本质没有变。即使像香港和国外一些地区那样,我们也实行以套内使用面积计价。但”羊毛最后还是出在羊身上“的,只要提高收费单价,即使面积减少了,总价也不会变的。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如果自己买的房子面积数,自己能够有能力复测,也不失为是一件好事,总好过糊里糊涂的消费。也有助于创建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如果采用套内使用面积计价的方式销售,”融创青岛维多利亚湾项目“这样公摊面积大到你怀疑人生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发生了。因为普通人对于超高层住宅的得房率是一无所知的。扩展阅读:《融创青岛维多利亚湾项目,公摊面积大到你怀疑人生》那为什么开发商们会在最近频繁提出”拒绝公摊,消灭公摊“的口号呢?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去库存对每个房企来说,都是个艰巨的任务。开发商们既想促销,又害怕促销带来”踩踏“。而以”套内使用面积计价销售“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变相降价“,拾阶而下的机会。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卖点,能带来一波流量。这就和前两天长沙颁布《优化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管理若干措施》,是如出一辙。扩展阅读:《“阳台的面积赠送比例”允许升高了,你知道吗?》05公摊越小越好?当你在厌恶甚至痛恨公摊面积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是不是公摊面积越小越好?我给大家描绘一些场景,帮助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场景一:如果取消电梯,是不是公摊面积能下来不少?场景二:如果取消大堂,是不是公摊面积也能下来一些?场景三:如果减小走道的宽度,是不是公摊还能下来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老破小“,这些公摊面积都没有,你觉得使用方便吗?你会不会觉得很“体面”?所以,我认为并不是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反而是“公摊面积越大越好”。你看买豪宅的人,谁抱怨公摊面积大的,他们只会抱怨配套设施不够。所以,我们普通人希望公摊面积小,本质上是希望房价能降一些下来。当房价下降时,用相同的总价,就能买到更多的房产面积了。其实,我们普通人对于公摊的态度应该是“该省的省,该费的费”。比如说消防楼梯间的尺寸,只要能保证安全,卡着规范的底线设计就可以。而对于楼下的大堂,是可以适当放些面积的,因为这会对房价有影响,毕竟房子的“门脸”也很重要。诸如此类吧。公摊大,带来的是舒适度的提升,所以一味地压缩公摊面积,不可取。06结束语公摊面积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你怎么想消灭它,它依然在那里。老百姓苦“公摊面积”久矣,主要是消费不够透明,但公摊面积实际上很难造假。公摊面积并非越小越好,我们也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消灭公摊面积“上。以建筑面积计价还是以套内面积计价,只不过是数字游戏。房价和购买力,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