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之名
作为我国县级行政的地名,萧山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天宝元年()因境内有萧山,而将永兴县改为萧山县,萧山之名最早见于据《汉书·地理志》,因越王勾践当年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的兵卒在此停留,四顾萧然,顾名萧然山(萧山);另据《中国室名大辞典》记载,晋许玄度隐居山下,尝凭林筑室,谓有萧然之致,故山名萧然;而其后遂名县曰萧山,是山以人而为名,县又因山以得名也。
历史上萧山也曾有不同的名字;西汉元始二年(2)建县时名为余暨县,余为古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而得名;三国东吴黄武年间又从余暨县改为永兴县。值得留意的是,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为避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之讳,萧山曾改为莦珊。
萧山区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州市东南部,这里东与绍兴市柯桥区交界、南与诸暨市为邻、西与富阳区毗连、北与钱塘区相接。这里是最令人向往的城市之一,也是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境内有高等院校: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江东校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院校。
建国以后,萧山的辖区范围变化较大,曾多次和邻近县互换土地,在行政区划调整中,也曾析出部分辖区改为市辖区。
年10月,萧山县钱清镇划入绍兴县,同时绍兴县进化区所属的青化、进化、城山等15个乡以及临浦镇原属绍兴县的部分划入;此为第一次与周边的县进行辖区调整。
年2月,萧山县第二次与周边的县进行土地互换:绍兴县安昌区的东湾、夹灶、塘北等11个乡划入;萧山县进化区的莲东、莲西、夏履个乡划入绍兴县;萧山县河上区的安山、桃源、径游个乡和尖山乡的谢家、新河口2村划归诸暨县(次年月又划归萧山);诸暨县岳驻乡的小山头、方山前、兰头角、岳驻4村划归入。
年,萧山区(县级萧山市)所属的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划出,由杭州市区西湖区托管;同年12月杭州市滨江区获批成立,以萧山市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为辖区,这也意味着萧山从一个县级行政区变成了两个。
年月杭州市调整行政区划,其中之一是设立了钱塘区,萧山区河庄街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前进街道划入钱塘区,这5个街道是钱塘区下辖的7个街道的主体部分。
自此萧山形成了现有辖区规模,除了历史上多次与邻近的县级行政区互换土地之外,萧山析出了滨江区、钱塘区(江东部分)这两个市辖区,从一个县级行政区变成三个县级行政区,这在浙江省也比较少见。更难的是这两次调整后,萧山区的陆地面积平方千米,七普常住人口万,其规模在杭州市的县级行政区之中还是位于前列,常住人口比第二名的余杭区多出了80万,难怪有网友觉得将来萧山区很有可能再次被拆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