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3月出口异动进口替代迹象明显
TUhjnbcbe - 2020/7/22 11:09:00

3月出口异动进口替代迹象明显


2007年3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走强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继2月累计贸易顺差396亿美元后,3月的贸易顺差累计达到了464亿美元。3月份单月实现贸易顺差69亿美元,比2月份单月贸易顺差238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已经是连续第35个月实现贸易顺差。


  出口增速下降


  3月份的出口增速在自2000年以来的相同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速中明显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只比2002年3月份的3.4%高,而比2005年3月的32.8%和2006年3月的28.3%低很多。我们认为3月的出口增速下降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2月份的出口增加中有担心宏观*策调控而出现的提前出口,而3月份的出口数据恢复到了比较正常的水平;二是我国自2007年初以来的各种宏观调控*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三是美国经济减速对我国出口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滞后性反映到了3月份的出口当中。


  出口背后的长期趋势


  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产生贸易顺差不可避免。但事实上,从数据上来看,加工贸易同比增速在2004年到达峰值后,开始不断下降。而与此同时,贸易顺差却在2004年以后迅速激增。我们判断加工贸易已经出现拐点,以加工贸易解释贸易顺差的形成说服力不强。真正决定我国出口趋势的是由进口替代导致的成本减少,从而形成的国际竞争力。


  在2004年我国来料加工贸易增速、进料加工贸易增速达到高点后,出现下滑的趋势比较明显,加工贸易出现拐点的证据显著。同时,加工贸易进口设备增速,外国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进口额增速也在下降。分企业性质进口增速也表明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进口增速在2003-2004年达到高点后,而后出现显著下降。


  分产业来看,进口替代的迹象十分明显。原料类制成品从2004年以后进口显著下降,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的进口也显著地表现为在2004年达到高点后,2005年、2006年显著下降。2004年为拐点的迹象十分明显。同样的情况在机械及运输设备,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在2004年出现拐点的迹象更加明显。


  分产品看,进口替代在水蒸汽或其它蒸汽发动锅炉及其零件、活塞内燃引擎及其零件、土木工程及建筑用装置、纺织及皮革用机械,纸厂及纸浆厂机械、切纸机及其它制造纸品的机械,汽车及其它主要用作载客的汽车(公共运输车辆除外),包括旅行汽车及跑车,运货汽车及特殊用途汽车,汽车零件及附件,铁路车辆(包括气垫火车)及有关设备等产品方面表现特别明显。


  我们认为市场规模和规模经济是产业市场结构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市场规模可以使决定增长和生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形成这种规模效应的一种方式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成本减少势必有一个积累效应:个别产业部门的进步通过投入-产出关系,通过收入增加对消费品需求的影响,传导到其他部门。对于中间产品的投入产出结构和最终需求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对于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中间需求在产品总量中的份额显著增加以及发展处于中间阶段的特点,必然使中国的制造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出口有更高的增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3月出口异动进口替代迹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