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社科有卷丨富阳云分享诗路文章杭州日
TUhjnbcbe - 2023/8/19 23:10:00

通讯员徐*记者骆炳浩

9月14日晚,富阳区社联举行社科有卷暖“新”活动——“富春山居千年诗路”文章分享会,余人“云参加”。

主办方邀请了中国作协会员、富阳日报社编辑蒋立波,浙江省作协会员陆桂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盛忠民,富阳区作协会员负责人方禾担任嘉宾。

为积极响应浙江省诗路文化工程建设,做好钱塘江(富春江)诗路文化带建设的文章,富阳区社科联联合富阳日报社组织诗人、作家实地踏访采风,从年4月开始,已在《富阳日报》上陆续推出《富春渊薮且听诗吟》等诗路文章12篇,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分享会上,重走“富春山居千年诗路”活动发起人蒋立波述说了活动的缘起,对已推出的12期文章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诗路文章的写法谈了自己的看法。蒋立波说,诗路活动的开展是基于浙江省文化建设工程的大背景,也是与自身是诗人有很大的关联。12期诗路文章,风格各异,体现了富阳本土作家对诗路文章的理解和实践。诗路文章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不能离开诗和诗人,要能呈现诗人、诗篇背后的故事和时代背景,要具有可读性。

盛忠民表示,要写好诗路文章,首先在写之前要做功课,要查阅资料,最好实地走访,以达到史料的真实性;其次用作者自己的语言,来演绎诗路文化的魅力;避免模式化,诗路文章各人各写,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

方禾说,诗人在游历时,会被沿途山川风物激发诗情,从地理到文化,从实到虚,从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映射出一个时代一片区域的社会状况。而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也让这样的书写具备了极大的张力。写这类文章,重史实与文学性并非对立,不是非此即彼。既以文章出现,并非纯粹的史料,面对各个层次的读者,可读性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更进一步,作者在打捞和串联这些文化遗珠的时候,能够让诗人们,有名的无名的,在文字间立起来,有血有肉,传达一种精神,那样就更好。

陆桂云认为,就诗路文章本身而言,几乎篇篇集中撰写某一个点。本土文史专家实地踩点,钻研大量的文史资料,付出了艰辛努力,挖掘有深度,采写有信度,同时也充分显现富阳本土文史积淀深厚,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富矿”。有些富阳人,其实对富阳了解并不多。诗路文章,对普通市民来说,是普及富阳人文历史的课堂,对于部分文史功底较好的读者来说,则对此栏目尤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科有卷丨富阳云分享诗路文章杭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