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骆炳浩通讯员江栗峰陈恒
8月21日,来自上海、浙江、南京、北京等地的20余位文物、考古、规划、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位于富阳西部的新登古城,为千年古城复兴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新登,旧名新城,古称东安,于三国吴*武五年(公元年)置县,年撤县。据史料记载,新登历史上有三次造城,分别为唐初的唐故城、唐末的杜稜城、明中期的明城。目前尚存的是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年)的明城,古城墙原长约米,现存完整部分米,高5至7米。今年6月29日,新登千年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被列入杭州市18个文旅“金名片”培育项目之一,新登古城复兴迎来了新的机遇。
三年来实施6期搬迁,古城建设投入4.3亿元
“一朵莲花耸碧霄,二水襟带万山朝。”古人以此形容新登。当天上午,专家学者们冒着三伏天的高温,绕古城墙而行。
年以来,新登先后实施6期搬迁,城墙内外的幢民居、户商铺、86家企事业单位已拆除,为露城显河、古城复兴腾出了空间。触摸绿植攀满的古城墙,依然能感受到延续千年的烟火气。
专家学者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古城墙的东、南、西、北和小东门共5个门。
南门城墙考古基本完成,发现了砖砌道路遗址,以及排水沟的遗迹。南门道路东侧,还发现了原会文馆的旧址,并有鹅卵石路面、墙基、地面以及柱础的遗迹。
西门考古正在实施,已发现墙基、路面等遗迹,旁边的徐玉兰纪念馆、越剧文化研究中心等9个单体建筑及戏台正在建设。
古城墙价值研究由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目前价值研究文本已初步形成,以确认新登古城墙加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的可能性。
“光是露城墙、显城河还不够,城内怎么弄同样重要。”按计划,上午行程只是绕着古城墙走一圈,但专家学者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提出要到城里看一看。古城内的建筑基本是新建的,建筑不老,但格局老,还有唐代的古井藏在街头巷尾。
据了解,新登镇按照“城墙上的江南”的总体定位和“一环五片十八巷”的空间结构,三年来累计投入4.3亿元,实施古城建设项目9个,积极与中青旅、伟光汇通、杭报集团华媒控股等企业对接,吸引社会资本推动古城复兴。争取今年9月份完成秉贤街、新城街保留房屋的立面整治,10月份恢复西门至南门段城墙、城河,12月份城墙全部恢复并贯通,年内实现贤明湖湿地公园蓄水。
千年古城如何复兴,专家学者专题研讨
经过半天的实地走访,专家学者们对古城有了实际印象。如何复兴?大咖们有话说。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千年古城复兴”新登古城复兴专家学者专题研讨会上,观看了宣传片《城墙上的江南》,并听取了新登镇关于古城复兴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陆建松以富阳乡贤的身份抛砖引玉。“浙江省的古城墙数临海的台州府衙最有名,没想到新登的古城墙竟保存得更完整,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他认为,新登古城一定要在研究之上明确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古城的人、地关系,它的未来一定是文旅融合的,而对古城的传播利用,只有“活起来”才是最好的传承。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文锦,在退休前曾任省文物局副局长、杭州市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对上世纪末新登古城墙被评为市级文保单位的一幕仍历历在目。“古代城墙,围山而建的并不多见,只要做好后期的修复工作,新登古城墙完全可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陈文锦说。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滋认为,新登古城墙最大的特色是依山而建的单边城墙,这是独一无二的,是明清城墙建筑特点的一项重要补充。“建筑是落地生根的一种文化,就地取材一定会体现地方特色,所以应对古城进行系统性的保护,包括城墙、护城河等,对城门、城墙雉堞的修复要加大研究,对城墙防卫功能方面加深挖掘。”*滋建议。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国土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说,不论是申遗还是旅游开发,都应该提高对新登古城的定位,打造文化自信。新登要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