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徐建儿记者骆炳浩
家住富阳富春街道蒋家桥社区清风阳光苑小区的陈女士,近日在网上取消了挂了两年多的卖房信息,“以前一直卖不掉,现在不想卖了。”
从“卖不掉”到“不想卖”,为何?“卖不掉是因为小区以前脏乱差,把看房的人都吓跑了,如今经过改造的小区‘重焕青春’,周边还有玉长城商圈、三号渠绿道,哪还想卖!”陈女士一语道破其中原因。
清风阳光苑建于年,是由*府投资建设的安置小区,共有房屋16幢、住宅套,既有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也有拆迁安置房,居住着余人。
“墙面脱落、道路坑洼、下水管道堵塞、车辆乱停……老旧小区的‘通病’,这里全都有。”陈女士说,环境差尚能忍受,让他们更担心的则是设施破旧带来的安全隐患。
例如,小区2幢1单元的楼道破损严重,居民走楼梯总是提心吊胆。早在年底,蒋家桥社区工作人员曾就楼道修缮征询意见,因为破损主要在三楼之上,三楼以上住户强烈要求修,一楼、二楼住户则无动于衷。
老旧小区痼疾难治,让许多居民产生了搬离的想法。前年,陈女士也将房子通过中介挂上网售卖,“因为这里的区位优势明显,来看房的人不少,但是小区里的环境让他们直摇头。”
去年下半年,清风阳光苑迎来了转机——蒋家桥社区大*委结合“美丽杭州”创建,探索“微治+自治”小区治理新模式,让幸福来敲门。
“微,是一种力量。微治就是坚持*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办好民生‘关键小事’。但‘百姓百姓百条心’,想把好事办好并不容易。所以,我们秉承‘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的原则,建立小区自治议题、自治项目形成机制和问题解决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找到民意最大公约数。”蒋家桥社区*委书记徐建儿说。
蒋家桥社区大*委牵头召开2幢1单元居民协调会,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一致达成了对楼道进行综合整治的议题。同时,物色和推荐了六楼的朱师傅和二楼的*员陆素华,与小区*支部共同成立楼道整治小组。
楼道整治小组请专业人员做了预算,需要投入整治经费余元。本想动用楼道物业维修基金,却遭到了低层居民的反对。
于是,楼道整治小组拿出了第二套方案——楼道居民集资。因楼道各住户的情况、楼层不一,所以以自愿出资为原则,有个别不同意的由楼道*员出面说服。就这样,“让*员说服群众,让群众带动群众,让群众教育群众”的动员模式就在该楼道展开了。
“如果*员带头出资,居民会觉得*员这样做是应该的,他们仍然会观望。”楼道整治小组首先选择了一户热心公益、生活富裕的居民进行动员,其主动出资元成为了虹吸原理中的引泉。
整个楼道的居民捐款逾万元,但尚有近元的缺口。社区大*委又牵头召开现场联席会,补上了整治资金缺口:小区业委会出资元,水泥和*沙由施工方提供,居民将本楼层所需材料自行搬到所在楼层,节省一笔搬运费。
施工队伍进场后,楼道整治小组对所用的砖材、色彩等提前一周进行公示,并将所需材料在楼道口进行展示,接受全体居民的监督。施工质量也同样接受监督,楼道整治小组要求施工到每一层时,由该层居民负起义务监管之责。如出现问题,由楼道整治小组与施工方进行沟通,采纳居民的合理化建议。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2幢1单元楼道换新颜。楼梯铺上了防滑的地板砖,扶手干净了,楼道灯亮了,居民的心也敞亮了。
起于微末,发于华枝。蒋家桥社区趁热打铁推进整个老旧小区整治,先后召开4次民主协商主题座谈会,还召集35名志愿者入户征集意见建议条,居民参与率92.3%,同意率%。
在富阳区有机更新领导小组、区住建局、富春街道和城建集团的支持下,短短4个月就顺利完成清风阳光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实施道路整治平方米、雨污分流米,海绵城市建设约平方米,无障碍设施建设50处,安装治安监控40余处,今年5月被评为市级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典型案例。
在陈女士看来,让她最舒心的是整体有序的环境以及随处可见的停车位。经过改造,绿化不再“瘌痢头”,层次分明,色彩缤纷;路面停车位增加至个,新建非机动车停车棚10处,基本满足小区住户需求。“前两天,朋友来看我,走进小区她就说‘你们小区怎么这么好了’。”陈女士说,小区环境改善了,感觉腰杆儿都直了,自己也有了面子。
“变化的,远不止小区环境。”徐建儿说,小区居民有了归属感,原本陌生的“老邻居”渐渐熟络起来,有事好商量,目前小区已经加装电梯两台,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编辑骆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