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跑赢全国原创陈莹江南智造总局收录于话题#长三角*经周报20个内容
作者
陈莹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谷青竹
长三角*经周报(第二十期)
重要资讯
三周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丰硕
10月25日下午,上海市人民*府举办新闻通气会,介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相关情况。
产业协同方面,中芯、华虹、格科微等龙头企业在南京、无锡、绍兴、宁波、嘉兴等地实现跨域布局。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推动组建了9个产业链联盟,联合开展长三角重点产业链协同研究,推进跨区域产业链供需对接、标准统一和*策协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聚焦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建立了“1+7+N”产业联盟体系,现已发展为14个产业联盟和11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建共享的大家庭,共集聚头部企业家,年产值超过3.2万亿元。
科技创新方面,年以来长三角协同创新指数提高了22.4%,创新合作、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具体来看,共同搭建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台(套)。年长三角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长三角协同开展攻关的项目数和金额占比均超过80%。年三省一市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1.4万余项,技术交易金额亿元。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方面,上交所在长三角区域布局32个上市服务基地及工作站,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稳步推进。截至9月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已挂牌上市企业家,占全国比重47%。
交通领域,沪苏通铁路一期等铁路项目建成通车,沪苏湖铁路等铁路项目加快推进,长三角高铁总里程突破公里。第一批涉及上海的9条省际断头路7条已建成通车、2条正在加快建设,上海已开设沪苏、沪浙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29条。芜湖、南京、江阴、苏州等主要港口实现至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逐步推进。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目前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已实现全域互联互通。截至今年9月底,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超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5.5亿元。个*务服务事项已经实现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开通个专窗办理点,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
中国第一条民营控股高铁即将开通
10月26日,长三角铁路唯一的一位“*医生”——*色的动检车,在杭台高铁一期(绍兴北——温岭)线路上跑出了公里每小时的试验目标速度,实现了联调联试阶段性最高测试速度目标。这意味着国内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的全线开通,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据悉,杭台高铁运营里程.9公里,新建线路长.9公里,设计行车时速公里,是目前我国主流的高速铁路最高时速。作为我国沿海铁路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台高铁进一步缩短了沿线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铁路运行后,从杭州出发,最快30分钟左右能到嵊州新昌,40多分钟能到天台,1小时到台州。由此,台州正式加入浙江“一小时交通圈”。
值得一提的是,杭台高铁也是第一条即将建成通车的民营控股高铁。据相关报道,杭台高铁总投资超过亿元,由民营资本、中国铁路总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团和地方*府共同出资建设,其中由复星集团牵头组建的民营联合体占股51%。
杭台高铁综合检测列车“*医生”首次上线试跑
数据解读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近期,各省份陆续公布了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和全国前三季度9.8%的经济增速相比,长三角表现亮眼,其中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增速跑赢全国,上海则整体持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江苏GDP.7亿元,同比增长10.2%;浙江GDP亿元,同比增长10.6%;安徽GDP.8亿元,同比增长10.2%;上海GDP.73亿元,同比增长9.8%。
上下游产业链漫长、分工明确、就业面广,且对许多领域都有带动效应的工业是当前经济复苏的核心动能,而从公布的“三季度报表”看,四地的工业增势都较强。具体来看,江苏省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9.5%,工业累计增加值前十大行业中有9个行业前三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电子、电气、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金属制品和医药制造业6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浙江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9.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2%、22.4%、20.3%、20.2%和18.9%,增速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安徽省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两年平均增长8.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9%,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4倍,太阳能电池增长44%,工业机器人增长40.2%,集成电路增长50.2%。上海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6.3%,全市35个工业行业有29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2.9%。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较快增长,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27.1%、24.6%和22.0%。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和新能源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3倍、29.2%和27.2%,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8倍、10.4%和21.7%。
长三角批量生产富豪
10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百富榜》。榜单显示,今年上榜的企业家中有人来自长三角地区,占总人数的33.7%。作为长三角中的代表性城市,近两年上海企业家进入百富榜的人数增长迅速,今年增加了78人上榜,以人位列全国第3,与排名第二的深圳差距已缩小至7人,占上榜总人数的10%,财富总和达3.1万亿元,占总财富的9%。杭州以人继续保持第4,比去年增加15人。苏州今年有22位企业家首次上榜百富榜,以总人数92人位列第7,与位列第六的广州仅相差20人。
从商帮来看,以首富钟睒睒为代表的浙商,已经连续四年成为进入百富榜人数最多的商帮,今年增加27人至人;粤商增加16人至人,保持第二;苏商增加33人至人,保持第三;闽商增加1人,第一次达到人,保持第四。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上榜人数占比和财富占比都增长最多,仍是上榜企业家的第一大财富来源,人数占总榜的27%,其中先进制造占六成。大健康行业人数占比10.8%保持第二。房地产行业人数占比继续下降,以9.4%位列第三。此外,从事新能源相关产业的企业家的上榜比例则有所上升,而作为曾经“造富神话”的教育行业,在双减*策的背景下,财富显著“缩水“。
年胡润富豪榜前十名
城市动向
上海要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上海要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10月27日,《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任务,上海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1+4”目标体系。其中,一个总体目标是:到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对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为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还包括四方面16项具体指标:比如,经济领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80%,建设标杆性智能工厂家;生活领域,打造生活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个、医院50个;治理领域,“一网通办”平台实际办件网办比例达到80%,“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标杆场景数量分别达到50个和35个;底座支撑方面,建成物联感知终端数超过1亿个,开放公共数据规模超过15亿条。
围绕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1+3+6”的任务体系。其中,“1”是厚植一个转型基础,完善城市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城市数据中枢体系,打造城市共性技术赋能平台,加快推动城市形态向数字孪生演进。“3”是三化联动推进转型,包括以经济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以生活数字化转型创造高品质生活,以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高效能治理。“6”是实施六大工程,包括“数字价值提升、数字技术策源、数字底座赋能、数字规则引领、应用场景共建、转型标杆示范”工程,为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支撑。
南京新坐标:现代化典范城市
10月27日,中国共产*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着眼新的使命,南京确立了“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南京市委分析,作为先发地区,南京人均GDP、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等核心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乡形态基本具备,有条件打造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发展方向的现代化城市典范。
具体来看,南京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示范。第一,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做示范,初步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级服务业中心城市和东部地区重要金融中心,建成1个万亿级、2个5千亿级等创新型产业集群。第二,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上做示范,建成枢纽经济高地和资源配置高地,南京都市圈成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典范,国际化大都市风范和现代化城乡形态基本形成。第三,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做示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第四,在包容友好、共同富裕上做示范,率先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策体系,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第五,在制度创新、治理变革上做示范,创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成为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板。
10月19日,江苏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傅兴国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吴*隆同志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不再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许昆林同志任江苏省委副书记。
合肥国际陆港开工
10月26日上午,合肥国际陆港项目开工动员会在项目一期建设现场举行。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对中欧班列集货、分拨的高效支撑,年货运总量将达8.2万标箱,助力合肥中欧班列发运频率提升10%。
据安徽省合肥市市长罗云峰介绍,近年来,合肥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努力将中欧班列打造成安徽省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开放通道,取得了显著成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列,连接14个国家、55个国际节点城市,基本实现亚欧大陆全覆盖,成为“合肥制造”走向世界的“钢铁骆驼”。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万元,占地亩,项目紧邻中铁上海局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周边合九、宁西、沪汉蓉铁路线密集,可便捷联通沪陕、京台、芜合等高速路网。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功能布局包括多式联运区、保税物流区、海关监管区、仓储配送区、商贸展示区、综合服务区等板块,建成后将促进合肥中欧、中亚、铁海联运通道能力发展,助力合肥中欧班列发运频率提升、降低开行成本。
此外,合肥国际陆港项目可加速推进沿海产业转移速度和外商投资,吸引货源企业和外贸加工企业集聚;可同步联动合肥综合保税区和蜀山跨境电商综试区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开放平台间的集疏运体系,拓展“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
合肥国际陆港项目效果图
人事变动
浙江2个地级市同时“换帅”
10月26日上午,金华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有关人事任免决定:凌志峰同志任中共金华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凌志峰生于年11月,浙江富阳人,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历任淳安县县长、县委书记,绍兴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绍兴市委常委、副市长,绍兴市委副书记、*法委书记等职。
10月26日下午,湖州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关于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王纲同志任中共湖州市委。王纲生于年1月,浙江武义人,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年8月参加工作,杭州大学新闻系毕业,大学学历。据了解,王纲曾在媒体工作多年,曾任职于浙江日报、钱江报系、今日早报等单位。进入*府部门后,历任浙江省*府办公厅*组成员、副主任,浙江省*府副秘书长,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浙江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湖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湖州市委副书记、市*府市长等职。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综合上海发布、浙江发布、合肥发布、中国新闻网、中新社、上观新闻、江苏新闻、涌金楼、安徽日报、南京新闻、时代周报等报道)
作者
陈莹
编辑
谷青竹
排版
Lisa
图片
部分来源于网络
END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