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富阳书画界的黄埔军校,今天办了个回忆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走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记者骆炳浩

摄影徐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辉煌的富阳工艺美术品总厂,被誉为富阳书画界的“黄埔军校”。由富阳区文广旅体局、灵桥镇政府联合主办的“家在富春江上”灵岩文脉——原富阳工艺美术品总厂回忆展,今天上午在富春山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18日。

位于富春江南畔的灵桥,与书画有着极深的渊源。这里是唐代书法大家孙过庭故里,也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写生处、国家非遗项目“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发源地之一。灵桥境内的灵岩寺,更是一个“传奇”的地方,小小的一方寺院将一邑书画界的半壁江山揽于其中。

灵岩寺,始建于后汉乾祐二年(),旧名南山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称灵岩寺。上个世纪50年代,寺产由政府划归专门生产造纸用帘的灵桥制帘厂,即富阳工艺美术品总厂的前身。

年外贸恢复后,因竹丝屏风绘画需要,在蔡定山老师的招募下,厂里集结了一批杭州、富阳的老一辈书画家。他们有的师承名门,有的毕业于高等美术院校。这些画师不但设计和绘制工艺产品,创作国画,还收徒教学,富阳热爱画画的一些青年纷纷来到灵岩寺拜师学艺。年底,富阳工艺美术品总厂画室人员从灵岩寺搬迁到富阳城区西堤路的新厂房。从此,绘画队伍更加壮大。尽管企业在年破产,但灵岩学风未变,灵岩精神尚存,灵岩情怀依旧。

灵岩文脉,如涧之泉,涓涓绵长。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多了解和认识原富阳工艺美术品总厂发展变迁的历史,富阳博物馆征集书画作品,搜集实物与文献资料,精心策划筹办灵岩文脉——原富阳工艺美术总厂回忆展。老职工、外加工人员纷纷响应,拿出珍藏多年的物品,创作书画作品,撰写回忆文章。

此次展览分为“缘起灵岩”“踵事增华”“一脉相承”三部分,共展出由原富阳工艺美术品总厂的老师、职工、学员所创作的近百幅书画作品,以及工艺品、实物资料等。“这是一次原工艺美术品厂历史回忆展,也是一次灵岩记忆艺术创作活动,富阳工艺美术品总厂的画师们借这一契机,共同重温那段学习、工作、生活的难忘岁月,传承与发扬老师们的高尚品德与高超技艺,共同书写灵岩文脉新风骨,共同绘就富春山居新画卷。”老职工、画家蔡乐群说。

灵岩书画院院长、富阳区第三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蔡定山老师在开幕式上深情地回忆道:“50年前,我邀集了多位画师来灵桥制帘厂参加竹丝屏风绘画创作。他们深厚的文化修养,精湛的笔墨技法,认真的创作态度,是中国书画的人文正脉。他们率真坦诚,不求名利,言传身教,为几代人的从艺道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半个世纪以来,形成了灵岩书画传承的清晰脉络,有不少书画爱好者拜师学艺,为富阳书画繁荣、灵桥镇‘中国书画之乡’建设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蔡定山还带来了专门为本次活动创作的画作《胜春光》,赠予富阳博物馆收藏。

“今天的再次相聚,是工艺厂迁至富阳40年后的首次回忆展,实属不易,弥足可贵。今天的再次相聚,聚之于灵岩回忆,聚之于书画艺术,聚之于文脉传承。”灵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海强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不管产业如何转型升级,灵桥镇始终把灵岩文脉作为灵桥镇最为独特的瑰宝,并始终致力于书画文化的发展和灵岩文脉的传承,不断擦亮“中国书画之乡”金字招牌。

今天下午,灵岩书画院换届暨“富春山居·味道山乡”第五届灵岩雅集活动在灵桥镇举行。

编辑刘乃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