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法官直播带货突然大行其道,如此不务正业实 [复制链接]

1#

最近不知是怎么回事,法官直播带货突然大行其道,全国有13家法院首次尝试以直播的方式进行司法拍卖,如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拍卖貂皮大衣,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拍卖奔驰车,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拍卖金条,等等。

司法拍卖本来并不是新鲜事,但这次新鲜的是多位地方法官亲自登场做“带货主播”。更有“法官直播带货一小时狂卖1亿”的消息登上热搜,有网友赞叹他们是“被法官职业耽误的主播”,还有网友表示“李佳琦都要失业了”。

这些法官直播带货时相当卖力,比如,杭州富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在直播中介绍一套房产时,犹如房产中介一般不吝赞美之词:“我们有非常‘壕’的豪宅!”“属于一线江景房!它透明的落地玻璃(窗),可以度地将一切江景呈现在眼前!”

仁怀市人民法院法官在直播拍卖一条闪闪发光的大金链子时,就学着李佳琦的直播话术说:OMG!拍它!拍它!拍它!

杭州江干区人民法院法官在直播中也学着电视直销中的腔调说:“你们打我们的电话,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估计都不会通的,我们的电话是真正的热线电话,各位网友你们一定要坚持地打!”

这不禁令人心生疑惑,他们是法官吗?

他们是不是入了员额的法官外界不清楚,但他们确实都是法院的工作人员,都身穿法院的标志性西服,这就给人某种信任感。让法官参与直播司法拍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用法官的信誉来为被拍卖的商品背书,确实能够更容易成交。

12月12日上午9点,宁波中院与阿里拍卖联合开展司法网拍直播活动,首次在淘宝直播带货,仅仅一小时,成交额破亿。其中一套青岛海景房,起拍价5.6折,经过64次竞价,以万元的价格成交。

有人为法官直播带货叫好,认为这显著增加了拟处置资产的知名度和曝光率,使更多网民产生围观、竞拍欲望,让拟处置资产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还有人恭维说,法官放下正襟危坐的架子,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为法院所处置的资产“代言”,既符合网络时代的传播思路和行为风格,又不违反法官的行为规范,不仅无损其威信,反而会为法官形象加分。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司法拍卖,尤其是房产拍卖,有些拍品是暗藏纠纷和争议的,比如可能会有第三人主张权利,有些被拍卖的房屋中还有人居住,或者还有户口落在房产中未迁出。

过去有很多作为抵押品的房产处置都是银行的事,因为很多房产都被抵押给了银行。银行在拍卖这些房产时都声明,如被拍卖的房产存在纠纷,银行不承担责任。曾经就有人拍下房产后无法入住,因为其中还住有老人,老人拒不搬出,还要再走司法程序。

法官直播带货,客观上是一种“代言”行为,是为被拍卖的商品背书,将来就有可能产生后遗症。

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干。法官的特长是司法,对商品本不在行,他们在直播中对拍品赞誉有加,风险很大,万一拍品有质量问题,或者拍品的权属还存有未知纠纷,特别是书画拍卖,还可能碰上赝品,这样到头来搭上的就是法官的信誉,甚至有可能将法官直接卷入纠纷之中。

法官直播带货虽然可能让拍品卖得更容易,或者卖出好价钱,但一旦出问题,损害的就是法官的形象和法院的威信。

现在的法官都很忙,一年要办很多案子,根本忙不过来。既然法官连判案都忙不过来,他们又怎么会有时间去做直播带货呢?忙不过来还要不务正业,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或许那些参与直播带货的并不是入了员额的法官,只是法院的工作人员,但既然他们以法官的名义直播带货,那消费的还是法官的权威。

直播中,还有法官对悔拍行为发出警告,说:“悔拍?全额没收你的保证金,一分都不退。”拍卖自有拍卖的规矩,悔拍按照规矩来就好,但这种话让人感到参与司法拍卖与其他拍卖不一样,有一种被逼迫感,这就是过度利用了法官的权威。

司法是司法,拍卖是拍卖,冠上了司法之名的司法拍卖,只是说明了拍品的来源,它还是拍卖,不是司法,这道防火墙不能打通。

不知道最近法官直播带货为什么会大行其道,但此风不可长。法官的本职工作是审理案件,要务正业,不要参与到商业活动中来,否则就有可能无法保持公正的立场,最终影响到司法公正,那就得不偿失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