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飞记者何丽娜
“春节是中国人的最传统的节日,也是游子回家团聚的日子,而在今年除夕,这个大多数人都阖家欢乐的节日,我是和队友们一起在杭州富阳移动检测车基地度过的。”
医院检验科王飞,以轻描淡写的言语向大家讲述这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假期,将这些默默守护在前线的医护故事诉诸笔端,分享他们所经历的苦与乐,重温在这万家灯火时最难忘的一段日子:
1月28日,杭州移动检测车突击队正式成立,感谢领导的信任让我再一起带队出发。
那时我们的团队在拱墅区运河亚运广场完成集结,花了1天的时间调试机器,性能验证,制定流程。
1月29日开始接收拱墅区的标本,每天默默的做着检测,直到1月31日的时候,我和我的队友们早上正等着标本,中午却收了整个移动车检测基地需要前往富阳区的消息。
这是多么让人难以置信,难以接受的通知啊!
大家当时都想着完成当日检测,回家跟家人吃一顿年夜饭。
匆忙跟家人们通话协商,强做出轻松的样子告诉他们今年无法回家,然后迅速开始打包物资,并完成移动检测车里面机器设备的固定捆绑,准备出发富阳。
考虑到出发当日是除夕夜,我们几个队长和领导协商部分人员先行前往,还是让大多数人回家与家人吃个团圆饭,我们则主动报名跟随车辆前往富阳。
可在前往富阳的路上,却突然收到短信通知:从16:30开始富阳全区封控。
我们在前往最严重的疫情区的路上,往车窗外看几乎全是烟花,我知道那是外出游子和家人团聚的喜悦,大伙虽没说出口,但心里的不舍和遗憾是藏不住的。
到了富阳后,我们赶快与当地对接,开始着手进行基地的布局,车辆的通电,在各方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帐篷的搭设。
为了能让移动车检测基地在第二天顺利接收检测任务,我和我们的副队长金优萍,王曦,张倩;医院的鲁宇飞;医院的朱明智;医院的杨越;医院的徐旭栋和舒婷,在舒磊院长的带领下完成了检测车内部的仪器性能验证和检测验证。
我至今还记得,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我们在富阳大桥旁的富阳文化公园,一起呐喊倒计时。
“这是我的除夕,不一样的除夕,不是跟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而是和队友们守在这里,为了让更多人过好春节而努力。”
其实,在检测车时间是飞快的,待我们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出仓,已经凌晨2点40分。
2月1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我们的移动检测车基地开张了,第一天试运行,做了多标本,整个流程梳理了一遍,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傍晚时分我们接到任务,说明天凌晨4点会有一波标本要紧急处理,总指挥在群里发任务后成立突击队,大家积极报名,名额瞬间被抢占一空。
当晚11点我回到酒店,匆忙洗漱后,设好3点半的闹钟。
谁曾想,凌晨1点就有任务来了,我们马上集结,迅速赶往基地。
在漆黑的午夜路上穿行,大家开玩笑地自嘲:别人都是在睡梦中被人叫起,而我们是,还没开始做梦就起床了。
2月2日,大年初二,凌晨3点,我在检测车负责三区审核,碍于检测车的空间有限,上机扩增的时候没注意,撞到了架子上,当时的想法竟然是剧烈的碰撞会不会影响扩增曲线,影响结果分析,而不是第一时间关心自己头上有没有受伤——现在想起来,感觉真是很奇怪。
好在凌晨的任务终于在早上10点顺利完成,我本想拿着泡面回到酒店凑活睡一觉,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礼物。
原来是酒店工作人员看我们刚完成任务,便吩咐厨房给大家煮上热腾腾的馄饨,这一刻,虽然大伙手脚是冰凉的,但心真的是超级暖。
说来也惭愧,我回到房间后,本想倚靠一下,却不知不觉睡着了,再醒来已经是下午三点,赶忙收拾一下再出发,帮忙白班的人扫尾,在大雪纷飞中,我们结束了一天的任务——都说瑞雪兆丰年,我想着这场大雪应该是吉兆吧。
2月3日,大年初三,早上6点多,任务又来了,来不及安心吃顿早饭,只好拿点面包,鸡蛋,就赶往检测基地。
昨晚的雪已经化了,天气变得更冷,可我们的心是暖的:因为看到阳性病人的增长越来越少。
今天我是早班,因此下午便早早完成任务,回到酒店后我终于拨通了和家人的视频
老婆告诉我,不满3岁的儿子,在她回家时总反复提醒:“声音小点,爸爸在家睡觉呢!”而他推开房门一看,房间却空空如也,然后满脸委屈地叹气:原来爸爸还没回来啊......
听到这里,我的眼眶瞬间湿了,觉得春节没能在孩子和老婆的身边,的确亏欠了他们好多。
不过终于可以空下来写点东西了,我相信疫情很快就可以结束,因为我们一直在坚守,一直在努力。希望这场战疫早点结束,让我们都能回到家人的身边,跟他们度过春节的后半段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