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富春江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nb.ifeng.com/a/20180412/6499385_0.shtml

对今人而言,隐逸不只是啸傲山林、不问世事,更是一种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一份宁静、自由、内在升华的精神。我们是否可以学学先人的飘渺与旷达,因为与这亘古长流的富春江水相比,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寻古探幽,慎终追远,或许我们能更自如地应对人生的磨难与艰辛。

江南水多,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流贯桐庐、富阳两县,绵延百公里的富春江,因了文人墨客的垂顾,留下千古隽誉。

我曾经陪我祖父去瑶琳仙境旅游时路过富春江,今次再来,中间隔了30年的光阴。

时值春分,一场新雨过后,我站在富春江边等候渡船。近旁,风摆吐翠弱柳,远处,云绕浅绛山峦。因为游客稀少,我们搭乘给员工送饭的快艇到达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钓台牌坊前,一江春水静静流淌。

水还是那个水,山还是那个山。六百多年前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黄公望面对异族的统治的不畅,他或许愤懑过、疾吼过,但终究无法抗拒。于是,便采取了中国文人所惯有的消极退隐的方式。他在富春江边结庐,让坦荡的江水平复心中的块垒。但他的人生又并不在隐逸中沉沦,他开创了中国画“浅绛山水”的技法,那“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天真幽淡,一览无遗地体现在那幅千古名画《富春山居图》中。你元朝“重武轻文”又何妨?我在此,江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而今,《富春山居图》断裂为《无用师卷》和《剩山图》,黄公望并不知道,但那得了灵性的富春江水你又岂能说它不知?

沿着花岗岩石阶缓步而上,山涧的泉水汩汩而出,偶有几只莺鸟在林中绕转。山是同样的山,水是同样的水。多年前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南朝梁代吴均的那篇《与朱元思书》,便是对富春江最生动的文字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使得吴均那样的文学家只能在山水中寻觅理想的王国。富春江水无声地接纳了他们,滋养了他们,也使他们在遁世后领悟到了人之渺小与天地日月的亘古永恒。那脍炙人口的语句,不正是对富春江水滔滔不绝的赞美吗?

我踱到“严先生祠”前,山是同样的山,水是同样的水。多年前,严子陵结庐在此。他的隐逸,并非时局动荡,并非生不得志。“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的他在刘秀当上皇帝后,谋高官取显爵,如囊中探物、易如反掌。但他偏偏来到富春江边“披羊裘钓泽中”。这既是对官场的轻慢,亦是对未来审时度势的清醒。中国文人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之才,当他们在辅佐君王取得王位后,有的追求高官厚爵,欲享尽余世荣华;有的却寻找灵魂的终极自由,让心灵归于淡泊与宁静。

而在朝堂之上这种自由、淡泊、宁静是不存在的。“伴君如伴虎”,曾经的挚友、同学,一旦成为君臣后,便不会再有通常意义上的人伦。文人的孤傲让一些超脱之人不愿跪舔在天子脚下,于是,便有了严子陵这样的旷世隐士。流云归山、止水绕屋的富春江水给予了他心灵的宁静。后世文人对严子陵赞赏有加,而范仲淹更是在《严先生祠堂记》中,写下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旷古赞誉。

富春江水日夜流淌,它目睹了朝代更替、风云变幻。30年前初访,我还是一个刚出学堂的稚朴学生。30年后,我已鬓染微爽。30年的光阴,仿佛倏忽之间。

对今人而言,隐逸不只是啸傲山林、不问世事,更是一种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一份宁静、自由、内在升华的精神。我们是否可以学学先人的飘渺与旷达?因为与这亘古长流的富春江水相比,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寻古探幽,慎终追远,或许我们能更自如地应对人生的磨难与艰辛。这是我坐快艇离开严子陵钓台时所悟到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