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呼我为丨富阳双喜村这座文化礼堂退一步 [复制链接]

1#
记者骆炳浩通讯员牧宇超“等修好了,就会像几十年前这样闹热了!”今年88岁的富阳湖源乡双喜村寺口自然村老*员徐银珍只要有空,就会到张良坞文化礼堂里转一转,看看修缮进度和质量。对于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文化礼堂,时任村妇女主任的徐银珍非常有感情,“礼堂是由张良坞16户人家自发建设的,用集体山上的卖竹钱买来水泥、石灰,每户人家不仅要义务投工,还要给工匠烧轮中饭,前后造了两年多时间。礼堂建好后,成为开会、唱戏文的场所,闹热了好多年。”寺口自然村地势狭长,房屋基本分布于村道两旁。村道全长5公里,村口至文化礼堂长2.5公里,文化礼堂至最里端的高田坎也是2.5公里,礼堂刚好在寺口自然村中心位置。年,这条道路大修过一次,拓宽至6米,铺设了沥青路面,但礼堂这段路宽度只有3米多点,仅容得下一辆小车通过。“这里恰好位于斜坡上,存在视觉盲区,如果有小孩从斜坡冲出来,司机根本看不到,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礼堂年久失修,漏水严重,村民要求重修礼堂的呼声强烈,但村集体经济薄弱,这件事因此搁置了很久。”双喜村*总支书记潘文森说。今年,湖源乡把打通寺口自然村“卡脖子路”列入“金萧思源·幸福摆渡”*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活动的任务清单,结合双喜村新时代美丽乡村拆整工作,投资70多万元实施张良坞文化礼堂改造提升工程。为同时实现道路拓宽的目的,双喜村采用的方法是拆除礼堂靠路一侧的墙体,房屋往里退进3.5米左右,并对礼堂墙体、屋顶、门窗、地坪等进行翻修,将其改成农村家宴中心,可办30桌酒席,预计本月底完工。修缮礼堂并不容易。潘文森说,礼堂里面堆满了村民存放的闲置农具、杂物,甚至存放着7口棺材,还有一个正在经营的锯板作坊。“清理杂物、搬离锯板作坊这些工作,花点时间精力都可以做下去。最难的是搬棺材,因为牵涉到丧葬习俗。组团干部一户一户上门做动员,*员、村民代表带头搬,最终才妥善处理。”双喜村联村负责人、湖源乡*委委员叶科说,寺口自然村与“网红”龙鳞坝近在咫尺,这里保持原生态,还有万春寺遗迹、万春岭古道等待开发的资源。“打通‘卡脖子路’,建好家宴中心,盘活了闲置集体资产,不仅是回应老百姓的诉求,也为将来发展文旅产业作准备。”编辑*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