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501富阳最高峰杏梅尖 [复制链接]

1#

龙门山主峰杏梅尖

时间:.1.8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和三位好友出游,第一次出行,山野充满了未知。

大家把组织任务交给我,于是仔细调研,确定了杏梅尖的行程。

查路线节点,反复确认看天气,终于万事俱备。

出发日上午,书记宣布他的神车雪铁龙,也即我们的原定座驾,坏了。

好在我早有预感。。。隔天晚上就加满了油,手排小科就此顶上。

---------

中午12点,一行四人整装出发。三个半小时后开抵富阳,二十分钟后落脚旅店。

古镇信步,水乡村落,只看到一些老人。

找饭店吃了农家菜,在我对于次日行程危言的渲染下,大家伙儿十点多就都睡下了。

次日起床一问,有的兴奋,有的挑床,都没睡好。我也被空调巨响折磨了一夜。

六点三刻出发尚未天亮,车光射穿迷雾前行,七点车抵山脚。

大家各自揣着兴奋开始登山。

杏梅尖高千米。尤其那段未知但可想象崎岖的下山之路,是我的期待。

---------

旭日渐起,阳光射透了山间浓雾。经高挂百尺的飞瀑,来到山腰的杏梅坞,一汪碧波如镜。

往上走遇上了全程唯一邂逅的一队。

杏梅尖冲顶路不长,海拔百米。

地表水汽蒸腾而起,步于其上,宛若仙境。十二点半到达山顶。

回望来路,连绵遍布山头的雾凇,仿佛一道白色长廊。何等壮丽的冬景色。

登顶于我们来说是热身结束,真正的考验开始。

有位资深爬山人老狼,开发绘制了一副地图。

不知为何,图上缺失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标记。

这一下坑惨了我们,从山顶下到八百余米,再返回至千米高度找到一条左岔路重新下山。

之后的几个小时,是和四十度湿滑陡坡、灌木山石荆棘、不断下落的太阳的较量。

身前的小万小高半坐半躺在黑土上慢慢溜下,一边闪避地上突起的木刺竹节。

我也不断找着草根枝杈作支点逐步下移。由于全身力量集中在脚踝,鞋里已满是黑土石块。

这段路其状甚惨,但是时间紧迫,却由不得任何一人停下脚步。

陡峭路令人生畏,却是到达目的地最直接的方式。越苦越近成功,山路犹似人生路。

在三清山遭遇类似情况,这次坦然许多。还有闲心稍作停留记录夕阳余晖映照的山路。

四个半小时“冲底”成功,到达寺口村。好心村民驱车近四十公里把我们送回到起点。

---------

回到起点,大家一坐上车便都瘫了,直到找小店吞下一大碗面才稍许恢复体力。

晚十点半抵沪。送完最后一个同伴回到自家小区,下车时腿一软。

每次山旅必带的恩宝书包,背带上又多出了一层厚厚的汗碱。

穿了几年的探路者在临终点前疾进中鞋底双双脱落,以惨烈的方式光荣退役。

---------

杏梅尖之旅,从独行客变成小队组织者。山路艰险,同伴靠谱。运气不错,无人受伤。

密林深涧的空灵静谧,远离尘世喧嚣,哪怕只获得一刻的遁世也神往之。

没有挑战的山旅,称不上完美的旅行。

苦斗路上的,才是值得回味的景色。

下山途中时间紧迫且手脚并用,几乎无暇也无法拍照。留下的大多是惬意的上山行程。

00:14

---------

富阳龙门古镇地处富春江龙门山下,离富阳约16公里。古镇四面皆山,大山头盘踞于西隅,龙门山崛起于东南,剡溪与龙门溪交汇于镇北。“此处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东汉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赞叹不已,古镇也因此得名。孙权故居位于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自然村。自然村余人口中,90%是孙权后裔,是我国孙权后裔最大集聚地。龙门古镇保存着为数众多的明清古建筑,有祠堂2座、厅屋56座,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孙氏宗祠、山乐堂、义门、百狮厅等。

遥想当年,豪强逐鹿,年轻气盛的孙仲谋开始了他光辉的征程。“易服”之后的他谨遵兄长“以保江东”的遗命,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聘周瑜、程普、吕范为将帅;鲁肃、诸葛谨为宾客,招延俊秀,聘求贤良;对内镇抚山越,先治吴理国,发展生产;对外采取连横之策。正是一系列的措施,使一片原本岌岌可危的江山打造得井井有条,充分显示了治国安家的帝王之才,为而后与蜀魏鼎足而三打下了稳泰的基础。

吴侯故居富阳,位于沪、杭、甬“金三角”的交汇点,物阜民丰,经济发达,是闻名全国的“造纸之乡”和“鱼米之乡”。富阳古称富春,秦初置县。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年)置县,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改名富阳。“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龙门古镇廊房相连,巷道纵横。在这里走一家就可以进百家,如入迷宫一般,当地人有“下雨天串门不湿鞋”之说。历史上这里原有60多座厅堂古建筑,历经战乱保留的只有一半,按照各房系的厅堂围聚而居。古镇上无论是“井”字形还是“回”字形厅堂,都是高墙筑就,空间通透而高大,既相对封闭又相互通连,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狭窄悠长的老街、古朴的民居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横穿古街的卵石小路当中,用卵石拼出了很多图案,有结着红红果实的万年青,寓意着万古长青人丁兴旺,还有是圆圆的铜钱模样成双成对,当地人告诉我们,那是金山银山。据资料介绍,宋初孙权第二十六世孙迁居龙门定居,孙权的后代在此已经生息繁衍了六十多代。这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都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龙门孙氏定居早,人口众,迁徙广,受到海内外人士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