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防控的2天里,杭州打疫苗的队伍变长了,早晚高峰地铁上的人变少了,忙着抢药的杭州人民挤爆了药店。一药难求的场面甚至让监管部门连夜提醒:
炒药是要罚款的。
过去三年,杭州没有封城,生活如常,这是最大的幸运。
但谁也无法保证,幸运可以常伴。目前公认的客观事实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免疫鸿沟,既然病*无法被消灭,且传染力愈战愈强,中国经历一场大感染是在所难免。
如果全面放开的冲击到来,回到起跑线上的杭州,和所有城市一样,会面对共同的考验:
是否有足够的医疗资源供给。
在杭州,医院最早设立了8家。医院,承担起了面向主城区的收治工作,而剩余7个区县,也医院医院。
但实际上,大多数感染者都被集中在滨江白马医院里观察治疗。医院的医生告诉社长,隔离病房只收新冠确诊,现在都住满了人。
在荷兰回国途中被感染的萧逸说,就在两天前,她从富阳悦才苑集中隔离小区转医院。
因为杭州大多数都是无症状和轻症,医院和方舱的收治标准并没有区别。在香港的分层分流诊疗方案中,只有那些有基础病的人和老年人,医院救治。
萧逸告诉社长,白马湖方舱现在人不少,没有安排每天做核酸,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离开。医生告诉萧逸,都是同个*株,不用担心被重复感染。虽然她没什么症状,但还是被发了药,有清肺颗粒,也有急支糖浆。
今年4月中旬,白马湖会展中心改造成医院。在之前,这里承办了不少大型购物节和豪华婚礼。6万平方的场地上,隔出了个床位。另外在桐庐,一个投资医院也即将建成。
刚经历了大面积感染的广州,老年人的接种率其实并不高。而杭州的老年人接种率,并不比广州好到哪儿去。
杭州目前最新的疫苗接种率数据是,60岁以上人群首针覆盖率87.18%,80岁以上人群甚至只有:
55.53%。
这个数字,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岁以上人群首针覆盖率90.68%,80岁以上人群76.6%。
大半年以来,杭州基层防疫工作的重心,从宣传接种转向常态化核酸检测。低接种率和这样的重心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香港经验,当冲击来临,低水平的老年人接种率会直接导致高涨的住院率和ICU率。
从接种率同样不高的香港可以看到,在今年2月-3月感染高峰时期,70岁以上人群的住院率最高可以接近8‰,ICU率到13?。
杭州现在的70岁以上人群,大概在70万人左右。如果不考虑基础病患者的风险,光是杭州老年人的救治需求,超过了:
张床位,和90张ICU病床。
医院的核定床位是张,其中有大部分都是负压隔离病房。但重症监护室的床位,算上开放式也只有26张。医院,床位大都在张左右。
杭州现在的8医院,总共能提供的床位大约在1万张,ICU不到张。新冠的ICU床位需求占比会达到:
三成。
承医院,也是区域内医医院。问题在于,医院也在承担本地几乎所有的医疗需求。
在区县之间,ICU等设备条件差距悬殊,医院的医疗挤兑,会比整体数据表现更为糟糕。
当冲击来临,医院,开放新冠门诊和救治工作将会是必然选择。
医院家,床位8万多。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的医疗资源并不充沛,远低于很多强一线城市。医院只有24家,排在全国20多名,比郑州和石家庄少。
杭州医疗资源的空间分配,一直以来就严重不平衡。医院,都挤在了一块狭小的区域里。这块区域的面积,甚至只有主城区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尤其是在老城区核心地区,面积只有主城区1%,但其中分布了整整9医院。医院,大部分体量大、水准高、设备更先进。
当整个城市面对公共卫生冲击,这种不均衡很大程度上会加剧医疗挤兑。杭州会如何化解这先天带来的不足,将会直接决定,冲击波是平缓还是迅猛。
过去,杭州常常被称作是防疫优等生。希望这个优等生的实力,能接受住新的考验。